末世求生 - 读《1984》

多年前,我曾在英国看过一档真人秀节目,名字叫“Big Brother”。在那个电视媒体依旧是主流的时代,这档节目异常火爆。我印象中的节目内容,是讲述男男女女几个年轻人在一个封闭的大房子里生活的事情。在这里,他们基本没啥隐私,24小时里的一举一动都在摄像头下展露给观众。这在现在真人秀泛滥的时代,已经不奇怪了,可那时还比较新奇。我当时还很不理解为什么这档节目会这么受欢迎,无非都是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事,在我看来很无趣。但我由此知道了一句话: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直到我读了同样是来自英国的作家奥威尔在1948年写的这本小说《1984》,我才知道这档节目名称“Big Brother”的来由。时间如今已经过去十几年了,真的是惭愧。

书作者立足于40年代,在书中想象了一个在1984年的未来,一个虚拟国度里人们生活的状态。简单来讲,就是人们的一言一行,都处在“电幕”的监视下。电幕的那头,就是一个“Big Brother”老大哥领导下的极权政府。一旦发现你的思想有问题,就会将你逮捕、施以酷刑并洗脑,最终人身毁灭。当真是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这本书在豆瓣评价极高,仅次于《百年孤独》和《红楼梦》这两本我读不下去的书,可有人却说其在海外反响平平。暂不管这说法是否真实,我想在海外这书一定很有名,至少真人秀鼻祖都以其命名。

为什么这书在我国被捧到这么高?刚读了几页我就知道了:这里面的一些设定实在与曾经十年浩劫的我国有些相似。看着看着,我会惊讶作者到底是怎么猜到未来会发生在我国和朝鲜的这些事情的。具体不细说了,国人看了一定会有很多共鸣。国人共鸣多,类似的书评网上写得就多。所以,我并不太想从思想政治角度去多说了。

在阅读中,曾有一点引起了我的兴趣:男主人公温斯顿,竟会那么容易就被思想警察奥勃良或爱人茱莉亚一眼看穿,看穿他内在的思想与众不同。

之所以这一点引起了我的兴趣,是因为随着故事的发展,自然而然的,我会担心温斯顿,会帮他思考如何躲避思想警察的注意。就好像在看一部谍战片,温斯顿是一个随时可能暴露的特工。而他的任务就是思想自由的活着。那他究竟需要怎么做,才能在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状态下,仍能独善其身?

首先能想到的,当然,他必须人前装傻充愣,监控下谨小慎微。少说话,因为言多必失,就像那个被消失的语言学家。可书中的思想警察仅凭温斯顿的一个眼神,就认定他的思想有问题。不仅文字和言论是入狱的铁证,连眼神和微表情也会成为把柄。原以为道路以目就是白色恐怖的极致,而1984的世界更可怕,简直就是向往自由者的地狱。面部表情不受控怎么破解?戴个墨镜?或是面具?那必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而且总是少说话,少抛头露面,是不是会变成另一种与众不同,而被注意到?比如在各种活动中,如果总是表现不够积极,那一定会被抓住,总不能解释说,我这人性格就是内向。思想警察不听解释,一旦被怀疑被抓进去,那基本就意味着失败。

另外,不说话虽说不会憋死,但可能憋疯。比如温斯顿的那个看起来傻乎乎的邻居。他庸庸碌碌,看着就不灵光。按说这种人是最不该引起思想警察乃至他人注意的。可他却因为一句反动梦话,被其小女儿听到并举报。他应该是真傻,没有办法活学活用“双重思想”,导致压抑过度。

如何避免胡说梦话被听到,这是个问题。在这个鼓励大义灭亲的环境下,独自一人显然是最稳妥的生活方式。但墙上还有电幕,万一被这玩意听到自己无意识的言语怎么办?捂着被子或者堵着嘴睡觉?不是长久之计。所以,显而易见,对于个人自由,随时watching you的电幕是1984的世界中最可怕的威胁。

好在书中提到,很多无产者家中没有电幕。我猜测,一是因为无产者的数量过于庞大,海量的大数据实在没办法处理的那么周到。二是老大哥们并不认为无知的无产者是个多大的威胁。所以,成为一个社会底层的无产者,远离都市喧嚣,我认为对温斯顿们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事实上,按照书中的描绘,无产者的世界显然要比温斯顿平时接触的世界更轻松一些。也许生存条件更恶劣,人的素质更低,但在楼房里的生活似乎也强不到哪儿去。无产者的世界中也有思想警察的暗桩和隐秘的电幕,但好在数量不多。

下一步温斯顿要考虑一下如何从体制内脱身了。自己炒老板鱿鱼显然不妥。他只能想办法被炒鱿鱼。比如假装身体机能下滑,导致了业务能力不济,难以胜任体制内的工作了。可能要用到苦肉计,他腿上的静脉曲张也许能利用一下。如何降级为无产者,这可能是整个逃离过程中最有风险的一环了。因为变化总比一成不变的死水要引人注目。所以整个过程不能急于求成。

到了贫民区成为无产者,首先想想怎么糊口。其实,相比之下,这个问题反而不是问题。大隐隐于市,隐匿于无产者的茫茫人海中,考虑的多是下一顿饭怎么吃,精神文明暂不考虑,也就难成为思想犯。这就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吧。也许凭着这一点,老大哥们才明知道“革命的希望在无产者”,可又认为无产者成不了大事,不足为虑。

那么书中的无产者到底是不是唯一的希望?我怀疑。看看我们的邻居和当今世界的一些极权政府,靠着底层民众自发的行为,掀不起大风大浪。和冷兵器时代不同,首先武器差距就太大。所以,温斯顿们可能还需要寄希望于老大哥内部的分裂。书中就提到了多次高层内部的斗争,说明可能性还是有的。或者寄希望于欧亚国或东亚国的军队了。可书中没有言明,这两个国家的统治是否也和大洋国一样恐怖呢?无人知晓。

总而言之,若想保持清醒的活下去,最好的方案就是远离是非之地,静待天下之变,或永远不变。毕竟,温斯顿们还对基本的对错有着正确的认知。在1984的世界,若是内心深处,仍相信2加2等于4而不等于5,那就没有被击败。

火心小院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末世求生 - 读《1984》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