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看红楼

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读小说,但唯“二”不喜欢的,是《红楼梦》和《儒林外史》。

二爷家里有一本《红楼梦》,大概是八十回的,翻过好几次都看不下去。《儒林外史》是借来的,也是翻了几次看不下去。小孩子喜欢看打仗的,不喜欢看太复杂的,这也正常。但是,从小对《红楼梦》留下这么一个基本印象,后来就不好改了。即使读过多遍,也读懂了不少,但一直不像别的朋友那样崇拜《红楼梦》,喜欢《红楼梦》。所以,现在看《红楼梦》的时候,仍然是一副冷眼。

《红楼梦》的缺点是爱让人猜谜。某个地方提示了某个人的结局,某个人的原型应该是某个历史人物……还有个脂砚斋,批来批去,却是给读者提供了更多谜语。所以,研究《红楼梦》的人,一不小心都去研究历史研究曹家去了。

古人说,鸳鸯绣了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红楼梦》是一部小说,就好比是绣好的鸳鸯,你只看这只鸳鸯就对了,不要总透过绣品去探讨人家的针线。如果只看《红楼梦》作品本身,那就简单多了。

《红楼梦》就是写贾府的衰败的。一个百年大家族,早年立了军功,挣了产业,到了子孙后代手里,骄奢淫逸,胡作非为,又养不出好子孙重振家业,最后只能彻底地败落。

如果说贾府是个彻底坏透了的家族,它败落是罪有应得,那就不值得同情,也不值得写了。但偏偏这家族也有不少优美的家风,有不少光彩的人物,也有不少动人的故事,到了败落的时候,坏人不一定完全受到惩罚,好人却一个一个地被连累了,这就值得大书特书了。另外,所谓的好人,也会有这样那样的毛病,所谓的坏人,有时候也会做一两件好事。这些复杂状况,也值得写下来供人借鉴。

至于读者们最关注的宝黛爱情,大抵如《泰坦尼克号》里的男女主人公,大船向冰山驶去,一船人醉生梦死,一对小儿女却上演了最让人向往和同情的爱情,只是增加一点悲剧色彩罢了。

作者写了大段的爱情故事,但我关注的却是另外一些小细节。虽然只是轻描淡写,但寄托的感情却更深。

比如,秦可卿死后向王熙凤托梦,提示家族风险,请求王熙凤早作准备,把一些产业转移为祭田,将来抄家时能留下来,让后代们有口饭吃。

比如,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时,脑子一动,就想到了宁国府管理方面的五条弊病。其实这弊病,荣宁二府都是一样的,而且只是仆人方面的弊病。王熙凤能认识到,也能把控一些,却无法根治的。

比如,秦钟死的时候,向贾宝忏悔平生,说以前自误了,还是应该立志功名。

比如,探春这帮人管理大观园的时候,说赖大家的小园子,每年除了提供生活用品,还有几百两的收益,大观园管好了,应该能收入更多。

荣宁二府弊病丛生,但总还有个别人会观察思考,会想办法。他们的办法是修修补补,未必就有大用,但对一个败落的家族来说,却是十分珍贵的。所以,秦可卿和王熙凤虽然各有缺点,但都获得了作者及批书人的赞叹。

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像荣宁二府这样的勋贵家族,在一百年左右败落,已经是大福气了。

史书上的诸侯勋贵很多,有的当世就败,有的传一两代就败,能传承一百多年的很少。西汉有两个诸侯王,一个关心吏事,成天挑地方官的毛病,一个只是吃喝玩乐。弟兄两个互相指责,爱玩乐的那个说,我们封王,就是要吃喝玩乐的,你那么喜欢吏事,会死得更快。汉武帝有个兄弟叫刘德,品德好,学问好,想做圣人,结果让汉武帝讽刺了一句,回去就吃喝玩乐找死去了。史书看多了,会发现这些所谓的勋贵,做猪是唯一的正路,但做猪也有死的时候。

回看荣宁二府,像贾敬那样好道,像贾赦贾珍那样胡来,反而是做勋贵的正路。贾宝玉想做富贵闲人,也算是正路,而且是比较好一点的正路。看历代诸侯勋贵,醉生梦死之外,最好就是搞一点文化艺术了。

《红楼梦》的作者,振兴曹府的家业确实不行,但能写一部传世的杰作,把曹府写成红楼贾府,已经算是巨大的成功了。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冷眼看红楼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