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天寒,乃从容闭户,阅读史书。因观电视剧《大秦赋》,便取《资治通鉴》,从《秦纪》看起,不知不觉便看到西汉了。
汉昭帝崩,大将军霍光选昌邑王为嗣皇帝。昌邑王名刘贺,是汉武帝之孙,不好诗书,专事嬉游。他手下的中尉王吉上书进谏,《资治通鉴》收录了谏书的全文。
王吉的谏书,有一段是劝昌邑王好好读诗书,另有一段是劝他好好修养身体。修养身体的办法有好几种,从中可以窥见汉朝人的养生保健方法。
比如,“俯仰屈伸以利形”,说的是做保健体操,类似五禽戏、八段锦那样的导引运动,锻炼形体;“进退步趋以实下”,意义不太明确,好像是说走路跑步,锻炼下肢腿脚;“纳新吐故以练藏”,是指做深呼吸类的运动,吸收新鲜空气,并锻炼内脏;“专意积精以适神”,是指集中注意力,类似于禅定,以锻炼精神。
从肢体到内脏再到精神,王吉的这套养生方法是很全面的。可惜昌邑王听不进去,依然故我,只做了几十天的皇帝,就被霍光废掉了。
王吉的这篇文章,倒是救了自己的命。昌邑王被废,下属官员大部分都被判了死刑。只有王吉和龚遂,因为多次劝谏,尽到了责任,得以免死。
王吉字子阳,琅琊人,是个经学家,学问品行都很好,世间流传的段子也很多。
王吉年轻时候住在长安,邻家的枣树枝条伸到了他家院里,妻子摘了几颗枣,拿给他吃。吃完后发现这是邻居家的枣,便以为妻子犯了偷盗罪,把妻子给休了。邻居知道后,认为王吉太过分了,就要砍掉枣树。事情闹大,左邻右舍共同劝说,让王吉把妻子接回家,这才罢休。大家编了顺口溜说:“东家有树,王阳妇去;东家枣完,王阳妇还。”
王吉受昌邑王连累,被削了头发,服了几年苦役,后来又做了官,在汉宣帝时代任博士、谏大夫。他忠心为国,不断地给皇帝上书提意见。其中最有趣的意见是提倡晚婚,认为结婚早了对子孙不好。汉宣帝虽然是明主,但听不进这些意见,王吉就辞官回乡了。
王吉和贡禹是知心朋友,志同道合。世传“王阳在位,贡公弹冠”,给后世留下一个“弹冠相庆”的成语。汉元帝即位后,立即召王吉和贡禹出来做官,王吉年老,在应征的路上去世了,受到汉元帝的哀悼纪念。
王吉的儿子王骏官至御史大夫,孙子王崇官至大司空,官做得都比王吉大,但学问才能都不如王吉。
王吉的家风很有特点,一家几代人都为官清廉,但都讲究排扬。家里的吃喝用具、车马衣服都是最高级的,好像非常有钱。辞官回乡或者调动离职的时候,行李又非常简单,好像没有什么家财。在家乡居住的时候,布衣蔬食,生活又十分节俭。
大家佩服他们的廉洁,又诧异他们的奢侈,这又闹出一个八卦,大家都说王吉会炼金术,家里的钱财是凭空变出来的。
王吉《谏昌邑王书》原文
臣闻古者师日行三十里,吉行五十里,《诗》云:“匪风发兮,匪车揭兮,顾瞻周道,中心怛兮。”说曰:是非古之风也,发发者;是非古之车也,揭揭者。盖伤之也。今者大王幸方与,曾不半日而驰二百里,百姓颇废耕桑,治道牵马,臣愚以为民不可数变。昔召公述职,当民事时,舍于棠下而听断焉。是时,人皆得其所,后世思其仁恩,至乎不伐甘棠,《甘棠》之诗是也。
大王不好书术而乐逸游,冯式撙衔,驰骋不止,口倦乎叱咤,手苦于箠辔,身劳乎车舆;朝则冒雾露,昼则被尘埃,夏则为大暑之所暴炙,冬则为风寒之所偃薄。数以耎脆之玉体犯勤劳之烦毒,非所以全寿命之宗也,又非所以进仁义之隆也。
夫广夏之下,细旃之上,明师居前,劝诵在后,上论唐、虞之际,下及殷、周之盛,考仁圣之风,习治国之道,焉发愤忘食,日新厥德,其乐岂徒衔橛之间哉!
休则俯仰诎信以利形,进退步趋以实下,吸新吐故以练臧,专意积精以适神,于以养生,岂不长哉!大王诚留意如此,则心有尧、舜之志,体有乔、松之寿,美声广誉登而上闻,则福禄其辏而社稷安矣。
皇帝仁圣,至今思慕未怠,于官馆囿池弋猎之乐未有所幸,大王宜夙夜念此,以承圣意。诸侯骨肉,莫亲大王,大王于属则子也,于位则臣也,一身而二任之责加焉,恩爱行义孅介有不具者,于以上闻,非飨国之福也。臣吉愚戆,愿大王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