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 亭
——评元朝倪瓒《容膝斋图》
青州第一中学高中三年级卓越班 李朱辰心
山水无人迹,却见一孤亭。在倪瓒《容膝斋图》的近景中,一座草亭兀自坐落在江渚之上,俨然是山水自然之境中的唯一人迹所在。而在茫茫山水中,又觅不得一处人的身影。
这样鲜明的一河两岸“三段式”构图,有如倪瓒自身的乖戾性格,共同成为这位大师的标签,让他在众多的山水画大师之中独树一帜。在古代中国,山水画本身便是“写胸中之逸气”,倪云林也曾自言:“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特为尤甚。画面中段一股平静无波的河流横亘,形成了自然的大面积留白,用墨收放自如,不求细描而写神,非“逸气”而何?
江河此岸,一片平坦的土地上生出四只木杆,上盖一茅草房顶——一座草亭映入眼帘。只是在此种山水胜景间,竟无人吟诗把酒,使淡墨轻笔绘出的绵延山河在清幽之外平添几分孤绝寂寥。亭,乃“停”也,为此时停留于此,却无法久留。俯仰山水间,遐眺远山、近观流水,小小草亭在自然之间显得尤为渺小。倘有亭下驻足客,该当感喟“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罢。
然细观之下,亭中无人。草亭本就是画面中鲜有的人迹,眼下犹如弃置。被山水所包围淹没,显得茕茕孑立、漂泊无依,从亭中望去,静水中有一山岛竦峙孤立于江中,二者遥遥相对,孤对单,陡生凄凉意。毋用说草亭后一簇树木,或是只余枯枝,或是叶片乏力垂耷、摇摇欲坠,一副暮秋图景。
放眼远处,群山却并不奇峻陡峭,而用淡墨轻轻描摹山影,缀以稀松的浓墨点,显示出山峦之中亦是草木萧疏,平整但光秃的山头上,树木盖也如近景处一般萧索。远山渺渺,近树枯垂,遥相辉映中一幅深秋山水图跃然纸上。
季秋时节,凛冬将至。面对此情此景,彼时年逾七十的倪瓒会否感慨“心曲千万端,悲来却难说?”英雄迟暮,面对枯山残枝,的确很难让人不“感慨今昔”。却再看远山绵延不绝,用笔清浅也不减逸气;再看江水无波,也依然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再看草亭简陋,也依然完整整洁,并不残败:再看近树枝叶凋零,也要拔出山石,中正挺立,不蔓不枝……超脱世俗的倪云林,或许做不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但一如迟暮不改的标志性“三段式”构图;一如目光尽头那清峻的山峦,他叹的是岁月飞逝,他盼的是不落俗世。
也许倪云林深知自己行将就木,可他仍要涂抹心中巨壑秋山,将高洁情趣倾注于豪端,倾注到自己的绝笔之作中。亭,为暂安之所,吾肉身既停矣,将行矣,岂可久留邪?于其志也,则有“芳菲菲其弥章”;于魂灵也,盍不以此心安处为吾乡?从此,天上人间,他翩翩而游、愁肠永解,成为那个云中的白鹤,让人久久仰望与怀想……
(指导教师:郭伟红)
——选自2022年第2期《青州文学》“校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