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回家刚好撞上的一部电影,因为等表弟打羽毛球就在那个时间段去看了一下,没忍住,还是有不少信息想记录,先说感官,可以去电影院看。
优点很多,网上也有不少的夸奖的内容,比如基于真实事件的演绎、张译的表演、强大的电影工业技术等等,这儿就不记录了。
记录些可以更好的点,比较零碎,争取能串起来。
王俊凯扮演这个人物的脸从出现在荧幕那一刻,第一感官是稚气,当然,这个其实也没啥,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新人的进入,老带新也很正常,但就从一开始的机场到后来因为摄像机被揪下车,有点奇怪的感觉,尤其他还不懂当地的地方语言,为什么能去执行这个任务的?
咱们一边吐槽内卷,一边这儿的荧幕形象又冒了个啥也不懂却又临时被抓去执行重要任务的人,这个感官很奇怪。
紧接着就是大使馆内的选人的事儿,这儿也很奇怪,怎么说呢,成朗这个人物的主动请缨和宗大伟的不吱声,和章处的解围,感觉很怪。
这不符合咱们的认知,之前没搞明白为什么不对味,今天看了些相关内容,转过弯来了。
场景不对,如果宗大伟在北京,或者国内任何一个地方,他说不能去执行任务,都很正常,但在这儿,地点是在一个战乱的国家,做撤侨工作的人,明知道没有其他的人选的背景下,一个有着丰富相关工作经历的人,做这样的选择,电影里面交代的背景,不够支撑。
并且这明明是最好用咱们的叙事方式做交代的点,就是在那个场景下,主动请缨是顺理成章的。
虽然我一直都认为,很多时候,不是非得谁去做那件事儿才行,每个人也有自己的家庭和其他的种种苦衷,但在这部电影中,氛围到那了,让他退后一步,味道不对,并且他转地球仪的点,至少说明他是有想法的,但光这一个点不够。
这儿也多记录一下,没有对大使馆内其他人物的职责交代,以强化为什么只能在现场的人中选两个去做特定的救援工作,那么这样的两人选项,就会显得有点为了这个设定而做的选择。
这样的人物交代,我想就三两分钟应该就可以,比如开会前主管人员路过不同的人的座位,只需要几个人物对话就可以,这也可以让现场的人物更加丰满,这电影看下来,大使馆的大部分人就是个背景板,这是可以做更好演绎的点。
就实在没办法了,一个萝卜一个坑,其他人都抽不出来,那就开大会大家一起说,大家都对自己的工作有个重要度、可交接程度交流后,能更好的抽人出来去做必须要做的事儿,这其实也是很符合咱们的叙事逻辑的。
接着来,一个立不住的点上,就是成朗和宗大伟关于要不要告诉大家到达特定地点后也不一定有救援的事儿有争执。
虽说后来新人物的介入给了成朗做补充的机会,但那个找补,在这儿显然是立不住的,因为家庭原因最讨厌说谎的人,这个点在这儿立不住,这是事关几百人的信念,可能进一步影响几百人生死的事儿,从个人的过往家庭认知来说,不够。
一个成年人面对那样的场景,应该是能很快的就明白这样的谎言的必要性,这样的设定,就会显得成朗的角色是个愣头青。
内部的争执有没有,肯定是有的,别说战乱的场景下,就几个好友出去旅游,都可能因为路线选择出争执,因为大家的最终目的是一样的,一起出去玩是为了玩开心,个人的路线选择有区别都是服务于这个点的。
这部电影中,两人都是为了救援,最后救走这些人,那这样的争执立不住,因为它连个路线之争都算不上,那必然是小细节服务于大方向,而当争执点不在一个高度的时候,这样的内部纷争就不好看。
换一个,比如两人对是主动出击找机会还是原地驻守等救援有纠纷,或者要去的某个方向有不同的理解,都能有更好的基础,就比如我说原地驻守,最后还是选择了主动出击,每一次的困难,都可以是我抱怨的契机,就哪怕我的理性也告诉我没有更好的选择,但这不意味着我不能有情绪。
再到后来的人员逃离和分开,这儿个人感觉是可以有一些场景让成朗有更多的成长的,比如分开后遇到了什么状况,让他更加理解宗大伟一些举动的,但就啥也没交代就直接到目的地了,哪怕人群中出现一些小争执也行。
还有就是,成朗,从始至终就给人一种“干净”的感觉,也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错觉。
再来到宗大伟和章处的对话以及角色特质,先是吃饭时的争执,有一说一,我觉得可有可无,多了反而是让章处多了更多的私人的层面的点,怎么说呢,这样的人物塑造出现这,不如不出现。
这是一个为了自己同胞而做一切努力的电影,非得把人物的私利点出来,就放错了佐料,他可以有这样的想法吗,当然可以有,但在交代出来对剧情没有太大的帮助的情况下,没必要说。
非要说这是他把他老婆带来的前提,那你直接交代那群人中有他老婆对整个叙事有什么影响?
影响后面章处牺牲后,宗大伟说要替好友接到他老婆?
这个点本来也是不用点明凸显的,和前面是一个逻辑,就是这是一个为了营救同胞而做努力的类写实电影,本就不该把这些点提上需要点明的级别,这会让原本更大的叙事角度和情感,被扯下来。
并且这是很明显的美式叙事,就为了我的兄弟,为了我的家庭,为了我的谁谁。
怎么说呢,这是一个中国的写实故事,但其中夹杂了很多的美式叙事方式,而这样的叙事方式会把原本厚重磅礴的家国情怀等等稀释,就原本我的事实就是白酒,这儿加进来的就是可乐,两个事物我不认为存在绝对的高低、好坏、优劣之分,但混在一起后味道就都怪了。
尤其宗大伟还是一个有丰富经验的人物,他过往的工作又是为了谁?这样的点会让这个人物显得很拉扯。
这儿说到小的层面,就带着把那几位单独溜走的人物写一下,刘明辉,在听说目的地可能没有救援后带人单独跑的选择,我甚至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刚看影评说他是亮点,演技确实是,但电影中人物的选择,很蠢不是吗?
异国他乡,战乱不停,手无寸铁的外来务工人员,仅仅因为听说目的地可能没有救援,就选择脱离队伍战场求生?咋想的?
这个时候,稍微想一下也知道是以此为借口赖上两位前来救援的人,让他们给个保证或者争取更多的当下的资源,也比自己跑了强不是,这不更符合所谓的“小市民”形象?
你一个外来务工的人员,可能连那个村都没出过,是哪来的自信能脱离人群后有更好的存活机会的?
当然了,现实中更荒诞的情况也有,毕竟现实不讲逻辑,但电影得讲不是,这个人物有没有原型我也不知道,如果有,我先道歉,无意冒犯,我要是在那样的场景可能更不知道会干什么奇怪的事情,仅结合电影中的展示吐槽。
嗯,跳脱出这个角色,记录一个思考,就是在这样的宏大叙事中,对这种因为个人选择困难影响大局,甚至害死人的人物,是不是可以有一个事后的交代,光是脱逃这件事儿,就是可能影响军心的事儿,这儿没有一点质疑就拆分队伍各走各的,其实是差强人意的,这儿埋下的隐患,其实是可以成为后来成朗成长的养分的。
比如拆分后,大家有自己的议论和想法,但还是选择相信,直到走得快到终点了,因为物质条件等等越来越艰苦,大家忍不了了,有一点骚动,而后成朗如实的交代,有了更多的理解,大家迫于现实和已经走了这么远了,还是只有继续接下来的路程,而后走到营救点,这样是不是也能圆得过去。
再就是逃跑的几位,因为他们的选择,害死了那位异国的友人,这是直接的后果,更别谈间接的可能导致人心涣散,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位国民当然很好,但也不能由着你的性子乱来。
人都有自私的考量,这毫无问题,也会有各种理由和说辞,但做了事儿,就得承担后果。
就字幕交代,在回国后选择返乡工作,不再出国务工,或者因为精神受到刺激,许久才得以平复,这也能算是对这几个人的交代。
再就是群像的描绘,差点意思,不过这个确实难,也能看出制作人员的努力,比如志愿者经历和从军经历,但就是太背板人的感觉了,可以多一些这样的人在干对应的事儿的画面。
接着来说叛军,这个是我觉得最魔幻的点。
先是在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玩俄罗斯转盘,这是很扯的一件事儿,除非他们就是想追求刺激,那就需要交代人物背景,不然动机不够,而要是再交代背景,尤其这种坏人的背景,何不把这些时间给到咱们的群像呢?
那不交代背景,这个俄罗斯转盘就是个杀猪盘嘛,要真玩,如果一枪给自己打死了,他要还不放你能咋地?要他真给自己玩死了,他们还是不放,你又能咋滴?
这儿导致的那位友人的牺牲就不知道想要表现什么,这就“死”得有点不值当,当然那位老人也说了,到了自己的家乡就不走了,那又回到那个问题上了,如果要交代这些冲突或者人物背景,就多一点。
再就是还玩第二次俄罗斯转盘,这个时候你如果要玩,你就明确的让观众知道,在宗大伟最后扣动扳机的时候,他是知道枪是空的,前面几次不都有偏头的动作,这儿头就别偏了,直视那位叛军首领毫无惧色的扣下扳机,就我知道你的枪里没有子弹。
还有就是居然没有人出来拦,这也很离谱,大家就看着一位救命恩人送死?这不符合咱们的认知啊。
个人感觉,这个俄罗斯转盘如果非得玩,宗大伟在那位首领让他下跪的时候就瞬间想明白这枪里没有子弹,前面的都别变,当他坦然的扣动扳机还站在那到时候,他就已经占据主动权了。
而这样一位有勇有谋的人,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都是会得到尊敬的,要对面真是一群疯子,这电影也不用拍了。
而当确认枪里没有子弹后,宗大伟说完那句话转身就走,这时一声枪响,那位叛军首领倒地,两边的人群分开。
这不比什么摄像机威慑强?
摄像机威慑不还是很典型的美式叙事逻辑,就什么媒体的记录监督权那一套,咱们得搞明白,战场上,有太多方式让一个人甚至一群人消失,他们本就是叛军,只要能严格的控制现场的消息不流露出去,这样的威慑就没有用,而什么人能最好的保密,那当然是死人啊。
那本就是个山谷,直接给你炸了埋了,后面的事儿后面再说,谁也不知道这群叛军能活多久,事后的调查也不知道要多久了。(当然这个说法也有问题,就人家叛乱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又不是真傻,而中国这个五常国家说的话谁也不能忽视,但这样的塑造就更难了,包括前面让宗大伟用外交官的身份发言的点也一样)
更不要说,这儿的矛盾点是在于宗大伟要带走那位从生理层面来说不属于中国人的小女孩,在人家的地盘上这事儿本就不容易站住脚,就哪怕后面扯皮,人也有自己的路数。
那如果人就只是想羞辱或者戏耍下这群人,那摄像机威慑到底是威慑还是火上浇油呢?
再就是一群叛军,对赌命游戏的欺骗就毫无反应,这是不不是符合其人物设定?
这样的欺骗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不论是被夺权还是被夺命,前面能放断成两节的人,现在给个叛军内讧不难吧。
这部电影票房高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儿,但可千万别单纯的认为这就是因为这部电影完美无缺了,本来一部类似于纪实的电影,强行加入的那些戏剧冲突,都在削弱原本真实事件的宏大。
当然我也知道,要把撤侨拍好本来就很难,这事儿本来就少,你说就拍个大家穿越沙漠,塑造群像,有一说一,在当下我看见的那么多电影中,我感觉这个难度更高,现在的这样一份拼盘大家且吃着,产业技术什么的都完全不用担心了,后面就是看怎么用咱们的叙事方式讲咱们的故事,这其实更难,因为它不仅仅是有没有能力写一个好故事的事儿了。
接下来跳脱出电影内容记录一点想法吧,就是宣传的整体性和宏观把控以及矩阵的构建,咱们有无数的可以去宣传的点,但就如人是复杂的一般,要有不同的切入面去建立。
这方面老美是真的专业,战场上的小人物、强大的军事设备、战后的人物后续等等,当然这和人家的建国基础也有关系,但这种路数咱们是可以学的嘛。
别老是把爱国宣传的电影当做政治任务来完成,让拍这些电影的人赚钱完全是符合市场规律的,但是不是需要更大的层面的统筹规划,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人物就拍不同的类型电影,把拼图一块块放下,成为一个完整的宣传体系。
就像战狼系列,现在让我回看,我也会觉得那是美式电影的叙事方式,但那电影看完,从感官和情绪调动的层面,就是很爽啊,也别吹毛求疵的说那不符合咱们的叙事方式,人老美的电影在国内放了多久,市场和人群的变化本就需要时间。
我还是说加油吧,搞电影和宣传的朋友们,结合自身文化特质的展示,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不要说人家先跑那么多年,在高地上站了多久。
现在就是很好的时机,看看漫威《复联四》后面都拍了些啥,再就是解构老美的叙事,现在也正当时,路径依赖形成后不是那么好跳脱的。
更别说,文化产业是多大的市场,那么多行业都卷上天了,这事儿是早迟得做的。
无心可猜的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