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余华作品中探寻生命的意义

,袁红玉老师、张琪老师、王雨老师及8位阅心空间的同学,相约于逸夫馆601,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研讨余华作品,交流人生意义。

1
分享会开幕
王雨老师以余华的生平,拉开了本次分享会的序幕。生于南方小镇的余华,多次在作品里掺进了对家乡的回忆。当老师提及余华在孩提时代,喜欢躺在太平间睡午觉时,同学们纷纷哈哈大笑,感慨这个作家的大胆。太平间的经历,也被余华融入《第七天》里母亲与婴儿的故事。王雨老师指出,荒诞小说应注重细节真实。而余华的小说,是从中国历史和现实根部出发,从敏感问题中披露主旨。

主讲人王雨老师清晰明快的语言,全面理性的观点,为同学们指引了研究方向;主持人高春晓同学不断抛出具有价值的问题,由浅入深,将分享会的气氛推向高潮。

2
还会有余华这样的作家吗?

高春晓同学:“他(余华)和鲁迅很像,都关注社会敏感问题,都勇于披露社会黑暗,都把笔看作武器,插到社会黑暗的地方。社会需要这样勇敢的作家,那未来还会有这样的作家吗?这样的作家会遭到主旋律的抵制吗?”

机敏的陈志辉同学立即给出了他的想法。“我认为社会不会回避余华这样的作家,因为现实中本就存在着黑暗。比如我们图书馆的厕所,就是干干净净。但有的厕所就不是如此,墙壁上甚至有小广告与涂鸦。只要黑暗还存在,就一定会有作家站出来进行披露,社会当然会对他们有积极的反馈。”陈志辉同学的比喻一针见血,同学们在笑声中频频点头。

接着,张琪老师提供了更为完善的意见。“改革开放后,春风也吹到了文学上。大批优秀的作家涌现,其中不乏致力于揭露黑暗者。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社会在进步,不公正、不合理、不道德、违背法律的现象会越来越少。这其中,当然有余华这样的作家的功劳。”

讨论完这个问题,同学们对余华作品风格、文学的价值等,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同学们青年人的思维是发散的,并没有在此次分享会上止步于余华作品,而是在余华作品中提炼升华出更为深刻的问题,并对此加以热烈的讨论。

3
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高春晓同学:“在《活着》中,余华的安排是耐人寻味的。他不断安排人物以死亡的方式离场。虽然文章题目是“活着”,但到了结局,只剩下富贵与牛。作家想通过这个残酷的安排,告诉我们怎样的人生意义呢?”

是啊,明明是一部写“活着”的小说,但主人公却不断失去,直到已经几乎没有值得失去的东西了。同学们眉头紧锁,希望打开作家巧设的机关,以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

王雨老师适时给予了指点。“《活着》的主旨,是无论怎样苦,都不放弃生的希望。这是一种豁达,更是一种生的希望,它背后站着生命的厚重。活着本身,就充满了意义。”

陈志辉同学:“电影《活着》在拍摄时,选择了一种较为圆满的结局。电影最后,很多人都活着,最后一幕是富贵、富贵女婿等人围着桌子吃饭。这样使得原著的力量,在电影里削弱了很多。原著中,富贵的希望是打不倒的,正如《老人与海》,即使失去的再多,多到麻木,那份生的希望、生的力量也是打不倒的。”

以“生命的意义”为出发点,高春晓同学分享了她的困惑。这困惑也是青年人常有的共同困惑。高同学说,“前几年,在我还在青春期时,我常常怀疑活着的意义,甚至觉得生命没有意义。现在还是觉得那段时间很可怕。”

王雨老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段黑暗时光,这段时期,我们沉浸在悲伤与疑惑里,不被任何人理解。但我们要明白,活着不止为了自己。我们的亲人,我们的细胞,我们的未来,都可以成为我们活下去的鼓舞和力量。”

袁红玉老师:“只有承受过,才会强大。小时候我去井里打水,一路挑回家,也没什么苦的,大家都那样做。后来有了自来水,更方便了,反而没有印象了。我们老师们遇到事情,可以从经验中汲取力量。在这个物质丰富的年代,人不为物质所困,便注重精神。同学们还年轻,要学会从书中汲取力量,珍惜生命,活在当下。”

4
我们应怎样读书?

在这个科技发展的时代,人们似乎更易受手机诱惑。当更多的时间,被挥霍在短视频、社交软件上,读书的时间当然受到压榨,读书的心境也受到消磨。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年轻学生。王雨老师以她的经验提供了建议。

“在一些零散的时间,例如在车上,我喜欢听听电子书。为了克服遗忘,我会反复听。随着年龄增长,我的阅读深度也不断加深。小时候,看余华的《兄弟》,只是看了个热闹。但大了再看,就能从李光头和宋纲不同的人生轨迹里,看到社会的必然规律。读书要一直认真读下去,总会感受到顿悟的巧妙。读书的顿悟,是在某个刹那,突然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与勃发。”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分享会充分贯彻了阅心空间的民主风格,围绕着具体问题,每位同学都进行了精彩的发言。遇到同学们无法解决的问题,三位老师再给予精巧的点拨,以闲谈的风格,将真知灼见娓娓道来,令同学们受益匪浅。

这次分享会里,我们研讨的问题,实在太深奥了,这大抵并不会在平日和他人探讨。我认为这也是读书分享会存在的意义。参会师生一致觉得收获很大,分享会相当成功。每个周三晚上,我们都会相聚阅心空间,这是给自己的一次度假,也是心灵的一场远行。

END

文字来源|梁浩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从余华作品中探寻生命的意义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