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大钊先生《青春》有感

读李大钊先生《青春》有感

外181-4钱春雨

“吾愿吾亲爱之青年,生于青春死于青春,生于少年死于少年也。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乘风破浪”。——李大钊《青春》1919

汉语词典中讲:青春指15周岁至20周岁的阶段。青年时代皎洁的繁花;也用于比喻旧的事物重新焕发神采;也指年龄在10-16周岁的青少年;春夏天草木蓬勃生长呈青葱色,正是茂盛时期。所以称之为青春。

而我认为青春远远超出了这些。

1916年的春天,李大钊先生27岁,正是“青春”的年纪,在那个水深火热的时代,他由季节上的春天想到了人生命中的春天,想到了政治上的春天,渴望中国能够摆脱腐朽衰颓的局面而重新找回国家的春天。于是李大钊提笔写下了《青春》一文,“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多么振聋发聩的文字,多么催人奋进的字眼!这篇文章叫醒了无数青年,也叫醒了时代。此文原载于1916年9月1日《新青年》2卷1号。当时,一些悲观主义者与觊觎我中华民族的域外虎狼,鼓吹中华“老大帝国”说,暗示我国已濒于垂暮衰年、百病缠身。然而,李大钊告诉人们,所谓老大,也是打从当年的青春风华发展变化而成的,而且仍然有返老还童、恢复青春的光明前景。关键在于,国人有什么精神状态,什么世界观、人生观,什么信仰、追求……

李大钊,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早年求学日本,回国后积极地投身于新文化运动。他鼓励中国青年“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五四运动后他在《新青年》发表文章,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1927年,李大钊同志惨遭反动军阀绞杀,临刑前,他一袭长袍,态度从容,第一个走上绞刑台,牺牲时年仅38岁。李大钊是“青春”的,他的思想也是“青春”的,他以“青春”信仰之追求,矢志不渝,奔走呼号,慷慨就义,走完其短暂“青春”的光辉一生。

图片

我认为青春更像是一种责任与担当。青年是民族未来的希望,是国家前途的希望。1919年5月,巴黎和会上,中国作为战胜国提出收回主权的要求被驳回,面对其他国家强人所难之势,青年学生因压抑而积聚的爱国热情瞬间被点燃。北京的青年学生率先行动起来,他们撕下衣衫,咬破手指,写下“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还我青岛、改造强盗世界”等响亮的口号。青年学生们纷纷走上街头,示威游行。青年学生的爱国行为得到全国各地爱国学生的支持,天津、上海、长沙、武汉、南京、广州、济南、太原等地城市学生纷纷走上街头游行示威,并罢课。运动最终发展成为大规模的罢课、罢工、罢市运动,这使得北洋军阀政府作出让步。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五四运动作为我国近代第一次大范围的群众性爱国运动,其中青年学生了发挥重要的作用,具有重大意义。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是革命运动的先锋队、主力军、实践者。他们走上街头游行示威,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为救亡图存奔走呼号。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问题,誓言“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先知先觉的中国知识分子,高举青春的大旗,颂少年之中国,歌青春之伟力,办《新青年》杂志,为古老中国再造重生,吹响了理想的冲锋号。一百多年过去了,我们也期待着当初少年精神、青春精神的回归、重现与发展。

吾愿以吾辈之青春,守护盛世之中华。2020年新冠肺炎的袭来,如同从天而降的巨障,将城市隔离成一座座孤岛,人心惶惶之中,中国医护人员全力构建抗疫的坚强防线,救民于水火。那么不禁有人发问:100年前的青年人可以为国家奔走呼号,那我们当代的青年去哪里了?有数据统计,在湖北武汉援鄂4.2万多名医疗队员中,约有1.2万名是“90后”,而在护士中,80后、90后更是占到了总数的90%,许多青年人成为此次抗击疫情的“中坚力量”。青年人在危难时刻他们没有退缩、没有妥协,而是不负青春,不辱使命,作为勇敢的“逆行者”践行着使命,成为时代的中流砥柱。除此之外,青年人更是积极地投身于志愿服务活动中来,践行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医院里、工厂中、马路边随处可见青年志愿者的身影。2021年春暖花开之时我们可以吹着海风静静赏花的背后离不开无数青年人的努力和担当。

图片

今日重读李大钊之《青春》,热泪盈眶,再看看那段血与火的历史,再听听那如黄钟大吕般的“青春国家”宣示,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李大钊对真理的坚定追求,对中国道路的艰辛探索。他的感人事迹、崇高品格、坚定信仰,为共产党人带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指引我们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铿锵前行。回望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巨变,其现代思想启蒙可追溯到五四运动。“青春中华”之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它曾激励无数进步青年走上振兴民族、改造社会的道路。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与“青春中华”之梦可谓一脉相承。今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我们要立鸿鹄之志,做新时代的奋斗者。我们青年人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100多年前心怀“国之大者”的青年人可以发起震古烁今的运动,重塑国家的命运。今天,穿越百年,先辈们给予的勇气和信仰依然存在。我相信新一代的有志青年,会带着无比坚定的心书写和咏唱无愧前人、无愧时代、无愧人民的青春之歌,奔向另一个百年!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读李大钊先生《青春》有感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