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札记
文|冷丁
(二)
韩国的古书里记载着这样一个小故事:
“一位名叫黄喜的相国,微服出访,路过一片农田,坐下来休息。瞧见农夫驾着两头牛正在耕地,便问农夫:“你这两头牛,哪一头更棒呢 ?” 农夫看了看他,一言不发。等耕到了地头,牛到一旁吃草,农夫附在黄喜的耳朵边,低声细气地说 :“ 告诉你吧,边上那头牛更好一些 。” 黄喜很奇怪,问,干嘛用这么小的声音说话?农夫答道,牛虽是畜类,心和人是一样的。我要是大声地说这头牛好那头牛不好,它们能从我的眼神、手势、声音里分辨出我的评论,那头虽然尽了力、但仍不够优秀的牛,心里会很难过……”
读罢这则故事,不禁感触良多。我想,假如这农夫是位孩子的父亲(是否有孩子不得而知),那他教育出的孩子智力一定是“杠杠滴”。如果读书,必是学霸,一如今年的高考状元,中国顶级学府清华的掌门人也会登门高迎;如果写作,必是大文豪,像古代的苏轼、曹雪芹,近代的鲁迅、林语堂;如果经商,必是商业巨擘,如中国的李嘉诚、美国的比尔·盖茨……等等,反正弄啥啥成,种啥啥丰收,他家养的老母鸡说要下个金蛋什么的,也不是不可能。这并非逗哏打趣,其根据来源于国外一项科学研究,如果教育孩子时,经常和颜悦色,多说些赞美鼓励的话,那孩子的智商就会日益渐长。反之,态度常是粗暴型,甚或恶语相加,十年之后,孩子的智商就会呈下降趋势。所以说,这位农夫的孩子一定是最优秀的。他对一头牛都能如此体切,更不要说对自己的孩子了。如果你的孩子还不够优秀,一定是你的教育方法不如这位农夫。
我还想,假如这农夫是个部门领导、是个将军,甚或是一国元首,哪又会如何呢?毋庸置疑,那大概率也是不会错的,结果必然是人们向好思维定势所期待的那样。
无论多么聪明的牛,都不会比一个发育健全的人、哪怕是稍明事理的儿童,更来得敏感和智慧。对照对牛的心理体贴入微的这位农夫,世上做成人、做领导、做导师、做有权评判他人的人,是不是该反思一下,自己在评论或批评他人的时候,是否在有意或无意之间,忽略了一份对其心灵温暖的抚慰呢?
这就是这则故事带给人们的启示,很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