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里酒香浓年味
乔栋
人常说,凤翔的老鼠都有三两酒量。魏晓婷不是老鼠,她是凤翔美女,还是作家,是局座。她不光能喝酒,还能写酒。不光写酒,还写酿酒的人,酿酒的事,酿酒的地。最近她写的长篇小说《酒镇》,一翻开,天地之间,酒香扑鼻,迷人也醉人。今年的春节,我就迷醉在《酒镇》里,从书中飘散的酒香,将我的年味晕染得如梦如幻,奇妙无比。
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叫《伤城》,这回写《酒镇》,是要用酒疗治那伤了的城么?
之前,我知道她正在写关于酒的长篇小说。年前,她微信问我,柳林铺,酒镇,哪个名字好一些?我就知道她的小说杀青了。但我没看到,不好说什么,凭感觉应该是酒镇好。很快,她就把清样给我快递过来了,果然《酒镇》。她客气说让我提意见,我感谢她让我先睹为快。看了一章,我就给自己说,今年过年,不用置办太多的年货了,《酒镇》的书里,酒香一阵浓似一阵,沁人心脾,醉人方寸,年味已经浓得化不开了。
《酒镇》描述了四代人的制酒传奇,甚至将西凤酒的酿酒历史辐射到几千年前,字里行间都能闻到酒香的醇厚,悠远。酒镇的民俗风情,酒镇人的情爱恩仇,让书香酒香更加丰盈,意蕴绵长。踩酒曲,赛酒会,那种热烈奔放,喜庆豪迈的劳动场景,赛酒盛况,像西凤酒一样刚烈,走心,让人热血沸腾,不能自已。
魏老师说过,为了写《酒镇》,她将柳林铺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几乎都采访遍了,采访笔记积了一大摞。难怪好多场景让人犹如亲临现场,如醉如痴,淋漓尽致。酒神柳森鹤带着自己酿的酒,漂洋过海,去巴拿马参加评酒会,一路酒香飘散,惹得一些嗜酒顽皮之人,偷偷地跟在酒车后面,将酒桶用锥子戳个洞,接了酒喝。柳森鹤他们情急之下,用牛粪糊了小洞。这一不得已的举措,却使得酒香又添了一种奇特的韵味,在巴拿马评酒会举办地,吸引了好多人,以至获得金奖成了水到渠成的事。这种传奇、浪漫,只有深入民间才能发掘出来。还有那些民俗俚语,幽默段子,以及酿酒人不时的华山论剑,让小说像酒一样,百味俱生,迷醉人心。
过年,难免亲友往来。今年聚会,除了推杯换盏,说的最多的就是《酒镇》。于是,喝着酒,谈着《酒镇》,酒香,书香,混杂一起,弥漫开来,让情更真,意更切,年味更浓。楼上兄弟,酒场将散的时候,一定要带着《酒镇》走。说他爱喝酒,却不太了解酒,就像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一样,总感觉缺点啥,乏味。等到他第二次来找我喝酒时,明显有了底蕴,多了丰厚。不但大口地喝,还小口地品。话语间,多了深沉,多了哲理,连脸上也平添了几份书卷气,酒文明。他一再给我说,等《酒镇》正式出版,一定给他索一本。看看,索一本,多雅。
年里,我和魏老师互贺新年,自然离不开谈论《酒镇》。她说还在修改,在征求意见。仅开头,就修改了无数遍。光我就看到了三次修改稿。我不由得为之感动。她是在写书,更像是在酿酒。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是那么仔细、认真,带有一种宗教般的虔诚、神圣。作为读者,作为一个饮者,我真是醉了。
《酒镇》读完了,年也过完了,但书里散发出的酒香,以及酒香和着书香的年味,弥久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