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之《瘟疫之夜 》

瘟疫之夜

奥尔罕·帕慕克

19个想法

◆ 第23章

>> 这是明格尔岛有史以来最具争议的爱情故事了。这个浪漫的爱情故事不但被人津津乐道,而且还被人渲染改编。在本书里,我们会努力把卡米尔和泽伊内普的爱情故事里“浪漫”的成分和历史事实区分开来。毕竟,历史故事越浪漫就越失真,而越真实也就越不浪漫了。

>> 关于这个爱情故事的评价有很多种,具体采取哪一种,取决于如何理解泽伊内普拒绝嫁给拉米兹的原因。据卡米尔的母亲说,泽伊内普解除婚姻的原因是在最后一刻听说拉米兹在北部的内比勒村还有个妻子(甚至可能是两个妻子)。卡米尔本人很愿意相信这个理由,但是一些刻薄的人却说,泽伊内普从一开始就知道另一个妻子的事,只不过是因为害怕自己的父亲和哥哥们才一直屈服于这个安排,父亲一死,她就找了这么个理由否定婚约,但真实原因是,父亲当初把彩礼钱拿去给了哥哥哈迪德和马吉德,但这对兄弟却没分给泽伊内普一分钱。泽伊内普一气之下便决定远走他乡,去从没见过的伊斯坦布尔看看。1901年,对于一个在偏远小城长大的十七岁穆斯林女子来说,离家出走是一件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我们不得不说,泽伊内普的大胆举动让卡米尔觉得兴奋、着迷。

>> 卡米尔下楼来到地上铺着石子的门厅,走进了谷仓旁边昏暗的厨房。在没有光线的厨房里要找到水壶或者水瓢可真是太难了。卡米尔正发愁,突然一盏煤油灯亮了,很快又熄了。就在这瞬息的光亮间,一个女人的影子在卡米尔耳边用明格尔语低吟了一句:“Akva nukaru!”(“水在那边!”)然而,揭开水壶上的木盖子,舀了一瓢水递给卡米尔的人是贝希尔。卡米尔喝完水回到楼上的时候,他注意到母亲脸上古怪的表情。这时他才明白刚才楼下的女孩正是泽伊内普。他想象着泽伊内普美丽的面庞。她并没有上楼和他们坐在一起。

>> 让我们用童年时代的语言重新给万物命名吧!

>> 她用明格尔语说的那两个词完全是未经准备,脱口而出的。“Akva”(水)是明格尔语中最古老、最动人的词汇,而这个词也是从明格尔语传播到西方语言,特别是拉丁语中的。

◆ 第25章

>> 努里了解到,三天前苏丹刚让人给他读过一本传染病方面的法语译作,书中有些段落还让人反复读了几遍,而且苏丹对化学和医学领域的新进展特别感兴趣。努里话锋一转,说:“陛下,霍乱、黄热病和麻风病之类的疾病肯定是微生物导致的。但仅凭细菌学(努里说“细菌学”这个词的时候像个法国人)的研究,我们已无法遏制传染病了。现在英国人已经开创了一项关于传染病的重要学科,名叫‘流行病学’。”努里一边讲一边观察苏丹和塔赫辛帕夏,生怕自己有什么不妥之处。他发现苏丹听得很入神,而塔赫辛帕夏的眼神里也没有什么异样,于是继续说:“流行病学起源于四十五年前,也就是伦敦暴发霍乱的时候。那时候,医生们奔走在各个街巷,封锁被感染的居民楼,烧毁死者用过的物件。有位医生做了一件与众不同的事情。这位医生把城里搜集来的疫情信息逐一标记在一张巨幅的伦敦地图上,用绿色标记喷水池附近的居民楼。这样一来,人们很快掌握了霍乱传播的轨迹,并且还发现在靠近大型喷水池的居民楼里霍乱传播得更快。”努里越说越兴奋,“仔细看地图就会发现,有的地方,整个一条街上的人都染上了霍乱,但是另一条街上的啤酒厂的工人却什么事也没有。医生们在调查原因的时候发现,啤酒厂的工人喝的不是市政管网的水,而是厂里自制的白开水。后来医生们才明白,和之前他们所设想的不同,霍乱的源头并不是居民区潮湿污浊的空气、下水道管网或者各家的私人水井,而是整个城市的供水网络和喷水池里掺杂的污垢。也就是说,流行病学专家不是通过救治患者来确定疾病传播的方式,而是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凭一张地图就发现了疾病传播的轨迹!”“这像极了福尔摩斯!”从未离开过皇宫的阿卜杜勒·哈米德说。

>> 苏丹此言的真正意思是,要搞清楚一个复杂的问题,不应该只是在现场观察表面现象,更应该与现场拉开距离,通过逻辑推理来解决。

◆ 第30章

>> 邦科夫斯基帕夏这位学识渊博的老友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准确地推断出努里不知道包法利夫人是谁。

◆ 第32章

>> “你自己为什么不害怕呢?”“我们都是把自己托付给圣母马利亚和耶稣的人了!”帕纳约特一边说着一边环顾了一下四周。虽然帕纳约特嘴上这么说,但是卡米尔觉得,帕纳约特的力量来源不是神,而是眼前的刷子、碗、研钵、刀片、剃刀、口杯、磨刀石这些实实在在的物件。

◆ 第56章

>> 这种改变倒没有带来痛苦,只是让他感到惊讶。他变得更“理想主义”了,也更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了。他愿意为这个岛,为他的儿子,也为明格尔人民奉献自己的一切。每当他想到这些,他就愈发能理解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是多么快乐。

◆ 第63章

>> 朦胧的黄色主色调让人印象深刻。城市上空和从焚烧场升腾起来的蓝色火焰更是增强了画面的戏剧效果。然而,最令人感动的当数画中崎岖的山峦、尖峰和连绵的平原,它们向远方延伸,烘托出了“家园”的气氛和归属感。

◆ 第69章

>> “不止是在伊斯坦布尔,就是在整个帝国,最先读到这些小说的人也只有我皇叔了!”帕克泽公主坚定地说,言语间透露着不可思议的奥斯曼式的高傲。

◆ 第72章

>> 尼米图拉认为,帕克泽公主正式成为女王后,国际舆论会聚焦明格尔岛,欧洲国家会希望公正合理地解决岛上的政治动荡。等阿卜杜勒·哈米德看到女王以坚定的决心站出来,一定也不会让西方人有机可乘,因此他或许会召回“马哈茂迪耶”号战舰,解除封锁的那天也就近在眼前了。

>> “阁下,您多虑了,刚好相反,我愿意当女王,这样就再也没有人可以把我关在房间里了,我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出门了。”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书摘之《瘟疫之夜 》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