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之《樊登讲论语:学而(精装版)》

樊登

8个想法

◆ 学而第一

>> 《梁漱溟先生讲孔孟》曾说,孔子之乐的核心是“不找”,就是不必向外使劲,不必说服自己,不必跟自己作战。

>> 孔子认为“不亦乐乎”,这种快乐是油然而生的。

>> 我们曾经以为的那些难以挣脱的痛苦,难道不是同样蕴藏着快乐吗?如果我们能够用快乐的方法来面对,那么学习的困难、合作的困难、别人不理解的愤懑,便都将迎刃而解。

◆ 不重则不威:端庄和假正经只有一线之隔

>> 如果一个人能够把自己的学问,与自己的人生理念和行为方式牢牢地绑在一起,这才叫作“固”。

>> 内化的过程,就是要能够以忠信为根本,去追求向更好的人不断地学习,如果犯了错,别怕改正。实际上,就是把人际关系中他人的力量和自身的终身成长结合起来,这就是学习最好的路径和方法之一。

◆ 温故而知新:在反思中学习

>> 如果一个人听完孔子讲的道理之后,能够自己发挥、推导,加入自己的想法,像子贡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或者像颜回的“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这种人就能够成为老师。“温故而知新”的“温”,可以理解为小火慢炖。孔子教给了学生新的东西,但该如何理解和运用呢?你得自己慢慢体会、慢慢酝酿,用过去所学的知识和经验,去参透新的东西。尼采说过一句话:这个世界上一切好的东西,都是慢慢得到的,如果不是慢慢得到的,你就等于没有得到。温故,也就是把过去的东西反复琢磨。

◆ 中庸之为德也:中庸之道,到底是什么

>> 真正的中庸之道,是一种适宜、舒适到极致的状态,是一种非常难以达到的境界。一个人做任何事一出手就合适,才叫中庸。

>> 所有美好的事情,都需要把握一个度,中庸之道就是把事情做到最合适的状态。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书摘之《樊登讲论语:学而(精装版)》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