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近期读过的比较有水平的商业书籍。关于小米一直存在一个悖论,就是物美价廉和赚取可观利润并存是个“伪命题”。不管投资者相不相信,这就是雷军给出的小米宣言。看了这本书,不得不说,最懂小米模式的还是雷军。
这本书的水平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体现了雷军的气量,他基本把小米方法论合盘托出,对于友商都很有参考价值,比如他是如何打造爆品以减少成本的,如何在产品中实现设计需求和价格的平衡,以及他是如何带领小米转变电商思维进军新零售并取得成绩的。他分享这些思考方法论的初心就是帮助中国制造业成长。
另一方面就是文笔了,平时雷总偶尔会飙一两句名言。比如“生死看淡,不服就干”,“飞猪理论”和are you ok。这本书作为方法论而言,文笔流畅,思路清晰。在笔者看来,整本书都是用案例诠释小米的互联网“七字诀”:专注,快,极致,口碑。
所谓专注就是指打造核心竞争力,小米的核心竞争力或者说商业模式就是做感动人心的厚道科技产品,以技术为本,性价比为钢,推动闭环体验。所谓闭环也就是小米的护城河或者说是生态链,只要能赋予“飞轮”运转动力的产品小米就做,反之就不做。
快就是指快人一步。具体就是技术要领先对手,集中体现在打造爆款提高运转效率,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首先要阐释爆款定义,它是指一种受消费者青睐的现象级产品,价格不一定非要便宜。但雷军偏偏就相信,好东西总是越做越便宜,从而走向大众化。只要周转够快,成本就会不断均摊。而产品附加值就有了提升空间,比如小米引领的手机广告潮流,为手机厂赚取了很大利润。前提就是小米要拥有持续打造爆款的能力,用雷军的话来讲,他如果重来一次未必有勇气选择这条最困难的道路。
“极致”就比较容易理解,小米拥有“极致性价比”的口号,雷军甚至将小米的所有硬件利润控制在5%写进了公司的基因。不过空有性价比也是不够的。因此,雷军要求的极致产品主要表现在设计和体验上。设计要足够简洁,它多半是一种通用的语言。而体验,在他看来就是一种“最优解”。小米的产品每次进入一个新领域,雷军都要求先满足覆盖用户80%的需求。比如扫地机,就不必具备拖地功能。再如MIUI,刚开始工程师们面对一个操作系统这样浩大工程都不知道怎么着手。雷军说:你们不要把它当做系统,当做一个应用来做就好了。具体就从用户对手机的核心功能如短信电话等痛点入手就好了。于是靠着这种“解决痛点”的思维,MIUI成为了小米的发展壮大的核心资产。
最后是口碑,也许雷军在小米创立的初期就把群众路线写进了小米的基因。比如MIUI的第一版开机画面显示的就是最初尝鲜的那100个用户。
在雷军看来,打造口碑就是要超过用户预期。雷军曾经去过迪拜的帆船酒店,然而他觉得很俗气,因为期望值被拉的太高;反而是在一个不起眼的地段吃一顿海底捞,虽然价格便宜却能给他超预期的感觉。因此,性价比就是小米打造口碑的杠杆,当用户用了某一款小米生态链的产品,觉得超出预期,他就可能会和朋友免费帮小米宣传,而且很可能还会再尝试小米的其他产品。这种信任感带来的连锁反应就是雷军独到的生意秘诀。
这本书也看完了一段时间,以上都是凭借零星记忆盲目输出的结果。雷军能以这样一种方式毫无保留介绍小米模式无疑再次展现了他的企业家胸怀,更别说他还赌上了自己作为企业家的声誉进军造车行业。在这本书中,他透露了一点进展,就是不依靠任何造车企业,从零开始从小米内部孵化,以小米的基因来造车。总之,希望小米能把未来电动车的价格打下来,帮助实现电动车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