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银河读书会的一篇采访马伯庸的文章,一看字数挺多,还有个视频。于是我把文章链接复制到百度APP听这用听这篇文章,可以看到听完在16分钟,于是我开启边运动边听书模式。
这篇文章开篇提到亲王最近已经开始下一本小说,听到这个消息消息我内心有点激动,而且亲王透露这本书的朝代和题材都是他没有尝试过的,是很大的挑战。他已经写过三国,唐代,明朝,秦,所选择的都是复杂度比较高的朝代。
记者问了他一个比较有趣的问题‘‘亲王写书的时候会有意识提醒自己是在写历史小说吗?‘‘他回答并不会,之所以把自己的书分类为‘‘历史小说‘‘是为了方便书商上架,以及后世的研究。比如[长安十二时辰],他首先想要写的是一个关于‘‘反恐‘‘的题材,想试试把它放在唐朝最鼎盛的时期是什么感觉。
亲王认为故事可以让人摆脱说教的模式,比如他的新书[两京十五日]暗含一个‘‘问题‘‘,那就是洪熙皇帝为什么要迁都,这个问题直接写出来可能除了学着以外的读者觉得没兴趣,但放在小说中,读者看了可能就会产生思考,然后自己去查资料。另外,他在这部书中没有像[长安]那样安放一些彩蛋,他希望这本书带给读者沉浸的阅读感,彩蛋都放到了后记中。
记者继续提问亲王自己会不会看当代作家写的历史小说。亲王回答那是当然,他推荐了钱莉芳老师2016年出版的[天意],关于战神韩信的故事。还有他最喜欢的一部第三届茅盾文学奖作品[金瓯缺],这部书分成四本,前两本他看了几十遍,后两本不推荐,他只看了四遍,不是因为写的不好,而是写的太好了,只是题材是关于[靖康之耻],每次看都心里难受。
亲王对书店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他从不在网上买书,因为网站会根据选择推荐很多书,他反而喜欢逛书店买书,每次到书店即使没有特别喜欢的书,也会选一本符合自己最低要求的书。这算是他为书店的存在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
最后他提到自己经常在嘈杂的环境中写稿的习惯,因为他要求自己每天要写三千字,因此会背上电脑外出找个适合写作的环境,而不是在家中。他认为嘈杂的环境给他一种安全感。比如他高中时经常在数学课上写东西,当教室发出各种声音他就会沉浸其中,如果声音突然安静下来,说明不好的事要发生了。于是,在机场,等候一场签售会,或者工地旁的咖啡馆,都是他打开电脑写作的绝佳地点。
于是,看完访谈视频,我就找这部[金瓯缺],没有上架电子版,但是有扫描的pdf,甚至还有四册的连环画这种令人怀念的小人书。
马伯庸推荐的历史小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马伯庸推荐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