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精神生活
史飞翔
我是一个天生就反应迟钝的人,对于激变的社会总是缺乏必要的敏感和应对。我时常被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混沌”笼罩和包围。
还是先说自卑吧。童年的时候我生性胆小、体弱多病。因此失去了许多的乐趣。当其他小伙伴头对着头围成一圈,爬在地上看蚂蚁的时候,我却因为身材矮小只能远远地站在一旁。但是每当这个时候我总是会挑选一块地势比较高的地方,站上去。伙伴们看蚂蚁,我却在看伙伴们。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物是人非。但是当年看蚂蚁的情形却深深地刻进了我的记忆里。它充分地证明了我天生的孤独与自卑。今天我羡慕每一个人。因为,从骨子里讲我是自卑的。
我不知道别人有没有这样的感受。在我的内心深处时常升腾起这样的两种意向或者说是情愫。现在我把它形容出来。请你设想这样一种场景。有一个很大很大的旷野或草原,无边无际,四周没有任何东西。在旷野的最中央生长着一棵大树,参天大树,枝繁叶茂、根深蒂固。而我自己就像那棵树一样,巍然坚定。请你再设想这样一种场景。同样还是旷野,时间是夜晚,风雨交加,伸手不见五指。在这风雨交加之中有一座纸糊的房子在风雨中摇摆。而我自己就像那个在风雨中飘摆不定的纸房子,只需要轻轻的一脚,便会轰然倒塌。——这就是我体验到的真实的生存感受。
走在街上,看着身边擦肩而过的陌生人。我常常想:他们的生活是幸福还是痛苦?是满足还是失落?其实,在这个世界上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主人。在这个世界上只有自己最清楚自己到底快不快乐。生很容易,活很容易,生活却不容易;人很简单,事很简单,人事却不简单。我们每一个人都活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痛并快乐着。
华兹华斯有一首诗这样写到“我们好管闲事的理智/扭曲了万物的美妙形体/我们用分析扼杀了美/我感到/一个存在以欢乐使我骚动不安/这是崇高思想的欢乐/是庄严的感受/它来自落日的光辉/来自大气的无穷生机/来自蔚蓝的天空/同样潜藏在人的心灵的深处/它,弥漫在这一切中/一种运动的精灵/驱动者思想着的万事万物。”每次读它我都颤栗。那种源自瞬间的感动,足以让我铭心刻骨。
我不是一个好事者。我之所以仰观宇宙,俯察品类,是因为我坚信先哲的教导“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意义”。我之所以感生世之哀乐,惊宇宙之神奇,思苍穹之奥妙,探人生之本真,是因为我想做个“痛苦的清醒者”。陀思妥耶夫斯基说,“宁可做一个不幸的人,知道一切,也不要做一个幸福的人,而过着傻瓜的生活。”
在浩瀚的宇宙中,人类不过是一群在一颗微如草芥的地球表面活动着的微小生物而已,相对于无限的时空长河,人的一生充其量只是一瞬。“蜗牛脚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生。”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一想到人类的灭亡,那实在是一件大寂寞、大悲哀的事”。托尔斯泰晚年这样感叹:“奋斗一生,所需不过六尺之地。”的确,人群只有类似于鲁迅、托尔斯泰这样的最勇敢、最无畏的大智者才能够在内心解读出宇宙的无限精深、品味出人类自身的局限与浅薄。
我非智者,但我敬仰和向往智者。相对于物质生活我更重视精神生活。“向高处立,就平处坐,从宽处行”,这是我前几天看书时碰到的一句话。我当时就把它写在我的笔记本上,我觉得于我而言,它是一种暗示。伟大的哲学起源于怀疑而终于信仰。
史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