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散文写作
史飞翔
首先声明,我不是一个多事的人,原本也没有写这篇文章的打算。作为一个在散文园地里耕耘了二十多年的爱好者和探索者,目睹着当下的散文写作,心中难免生要出几丝隐隐的担忧。思来想去,索性还是一吐为快。
当下的散文作品用汗牛充栋、浩如烟海来形容当不为过。只要看看充斥在大小报刊上的那一篇篇豆腐块、遍布在全国书店的那一本又一本名目繁多的各种年度散文选以及席卷整个互联网的数以千计万计的各种文学网站、公众号,我们就会知道时下的散文写作有多红火。然而,透过这种表面的繁荣,我们很快就能发现这一切很大程度上只是一些虚假的泡沫堆砌,就像是沙滩上盖起的楼。时下的散文写作尽管数量巨大,但却少有精品。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当下散文写作的尴尬境遇呢?阅读当下一些文学刊物和报纸上的散文,真是让人越看越不明白。我自信自己不是一个保守的人,因而我不反对任何一种概念、术语和主义,我也不反对那些所谓追求“散文艺术和审美”的非常之举,我甚至也不反对那种表面辞藻华丽而实则空洞无物的山水游记以及近似于痴人呓语的无聊表白。所有这些我都不反对,毕竟这是一个多元的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表达权利。但我有一个观点,一切的文学艺术归根结底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为了让人生活的更好、为了让人更像一个完整的人,散文写作亦当如此。相对于“为艺术而艺术”我更宁愿“为人生而艺术”。
观当下的散文,常常是千言之下不知所云,有些文章猛地一看气壮如牛、虎虎生威,待到读完才发现“白茫茫一片,天地真干净”。散文,我们不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至少总该有益于世道人心吧?散文,无非就是表达作者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对人生的体悟,以及对生活社会的理解。这样简单的一个常识竟然被一些人搞得是云遮雾绕、莫衷一是。你能说,这不是散文的悲哀么?
观当下的散文写作不要说深远崇高之类的字眼,就是反映真实、表现真情、追求真理,关心人民疾苦,为社会公平正义而奔走呼号,这些文艺最基本、最起码的精神,也难得一见。索尔仁尼琴说“文学,如果不能成为当代社会的呼吸,不敢传达那个社会的痛苦与恐惧,不能对威胁着道德和社会的危险及时发出警告——这样的文学是不配称为文学的。”时下的中国是一个刚刚拉开序幕的盛世,我们正亲历着一场伟大的历史变革。在这场前所未有的转型时期,有多少问题亟待解决——物价上涨、收入差距、农民进城、城市改建,看病、上学、买房、就业……面对此我们的散文怎能充耳不闻、视而不见?文学应该时刻关注涌动着的大地。文学应该时刻记录时代的变迁。
当下的散文写作存在四大问题:题材的狭窄、境界的低下、思想的苍白、精神的缺失。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我们的散文平庸、狭隘,没有救赎精神,没有终极关怀。在我看来,一个真正的散文家和一个伪散文家的试金石就在于是否在精神领域做出形而上的探索和塑造。今天我们的作家似乎忘记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的文章是要留给后人看的。敢问,当下的散文有多少是能经得住历史和时间的考验?说到散文,我最佩服的还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那几个大家:鲁迅、周作人、胡适、林语堂、郁达夫、徐志摩……他们的散文那才叫真正的散文,历百年而不朽,经万世而不衰。同他们相比当下的许多所谓“大家”“新秀”充其量只是一些跑龙套的“跳梁小丑”。
分析当下的散文写作,套用一位杂文作家的话讲那就是“艺术不是问题,技术更不是问题,观念制约才是根本的问题。”看看当下走红的这些散文作家,有几个是有着自觉的理论追求?一个缺乏世界眼光与胸襟、一个对于人类命运和前景不抱理解与同情的散文家注定是走不远的。大家都知道,诺贝尔文学奖有一个标准,那就是要求它的参评作品一定要具有“理想主义色彩”。就我个人的理解,这里的“理想主义色彩”是指,文学要能揭示人类的困境与出路,要能够撩开人生的真相与本质,要有面对苦难现实的良知和勇气,要在认识上取得突破和创新,要在语言表达上不断探索。当下的散文写作当以此为诫。
史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