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杰:书生本色
史飞翔
王世杰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备受争议的人物。1891年出生于湖北崇阳,幼读私塾,12岁到武昌读小学。先后毕业于南路高等小学、湖北优级师范理化专科学校、天津北洋大学等。1913年,留学英国,入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获政治经济学学士学位后转赴法国巴黎大学, 1920年获法学博士学位。1920年,王世杰应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之聘,回国担任北京大学教授兼法律系主任,讲授《比较宪法》、《行政法》等,深受学生喜爱,曾一度兼任教务长。
1927年王世杰弃文从政,历任南京国民政府首任法制局长、教育部长、宣传部长、外交部长、“总统府”秘书长、“中研院”院长等职。作为学者从政,王世杰一直坚持书生本色,严谨、清廉,并极力主张自由思想、独立人格。王世杰身上学者气非常浓,他为人严肃,担任外交部长期间,下属对他十分敬畏。只要他一走进办公大楼,大家顿时鸦雀无声。在国民党大员中王世杰是公认的比较廉洁的一位。他生活俭朴,不抽烟、不喝酒,也很少看戏或出入娱乐场所。在单位,王世杰从不搞个人特殊化,上下班配有专车但他不用,坚持步行。一次,下班晚了,秘书派人去接,他不肯坐。上面给他配一厨师,他谢绝。王世杰对子女非常严格,要求他们做到“五要”:品行要端正,求学要勤奋,恶习要戒除,交友要谨慎,生活要艰苦。王世杰从不以权谋私。长子王纪武考学失利,按成绩只能以旁听生身份在中央大学读书。当时中大校长罗家伦是他的下级,又曾是他北大时的学生,有人提议他为儿子说一下情,但王世杰坚决不允。在官场上,王世杰恪守原则,不阿谀曲迎。在教育部长任上时,国民党大员居正为其朋友陈时说情,要求王世杰把陈时办的“私立中华大学”改为“国立”。王世杰坚持原则,拒办。以致后来他与居正、陈时结成冤家,成为政敌。
蒋介石对王世杰有知遇之恩,于是很多人便以为王世杰是蒋介石死心塌地的走狗,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对的。1943年,蒋介石发表《中国之命运》,当局规定大小官员都要写一篇读后感。王世杰让手下的一位参事替自己写。这位参事写了洋洋洒洒数千言,结果被王世杰一笔勾掉,王自己另写了“君子不念旧恶”6字交卷。1944年冬,孔祥熙为进一步搜刮民脂民膏,竟向蒋介石提出在四川征收人头税,美其名曰:“国民义务劳动税”。蒋介石将此提案批转到参事室审议。王世杰极力反对,遂使这一提案最终被撤销。
1949年,王世杰随蒋介石逃到台湾后,一度曾任“总统府”秘书长。但是即便如此他也没有丧失自己的独立立场,很多时候,在许多事上他都会对蒋介石说不。他给蒋介石写的一些报告,蒋介石不批准,撕了。他就捡起来用糨糊粘好,再送。王世杰这种书生式的执拗,蒋介石深以为苦。1953年11月,王世杰终因吴国桢案而被革职查办。其实真实原因是他对当局多有批评,与蒋氏政权不和。
王世杰一生最受争议的是,1945年代表国民政府与苏联签订丧权辱国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被人骂为汉奸。对此王世杰心情很复杂,他说:“外蒙按照国际法是否隶属中国是可以讨论的,但是既然算是国家领土,要由我来割掉它我很难过。可是为了国家,与其别人担这个罪过,不如由我担。”事实上,在外蒙这件事王世杰只是蒋介石的代罪羔羊。
1981年4月21日,王世杰病逝台北荣民医院,享年九十一岁。王世杰在遗嘱中说,为他立碑时只须刻上“前国立武汉大学校长王雪艇先生之墓”。可见,他至死不忘书生本色。
史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