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以前被称为“三八妇女节”;好像是读大学时,突然有一年春天,学校的大红横幅上写着“女生节快乐”;再后来也不知什么时候,“女神节”就盛行开来。
央视主播海霞说,还是更喜欢三八妇女节,因为这个是属于所有女性的节日,而“女神”、“女王”说起来有点别人附加给你的一些色彩,远不如自己奋斗得来的这样一个女性平等的地位和别人的尊重和社会的这种喜爱,更让我觉得自己更自豪、更自信。
然而不管怎么称呼,我似乎都与这个节日差了点机缘。小时候,觉得那是妈妈们的节日。读书时的“女生节”悄无声息地就被大家过成了情人节,自然也与我无缘;再来看女神,审视自己无数次好像都跟女神挨不上边儿。
当然这么多年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切身感受到了来自社会对女性的关爱,学校每年这一天都会以自己的方式表达祝福。自从有了朋友圈,大家越来越注重过节的仪式感。这当然是好事!至少是我们愿意为更好的生活去花心思的。
作为女性,我想我们对自己的爱不仅仅在过节的这一天,而是和自己相处的每一个平淡的日常。买束花是对自己好,把时间花在自己身上也是对自己好。
每一天我送给自己最好的礼物就是把时间花在自己身上,上班的路远了,往返的时间足够我静下心来阅读。读书、写字、学生、运动这是我每天固定的生活流程,也是把时间花在自己身上最能看得见的地方。是这些伴我生活的习惯,让我越来越坚强、勇敢,越来越明白之于我什么才是有意义的事情。当我赋予自己的生命以使命时,我才终于感受到持续的幸福。也终于明白无论遇到多么悲伤的事情,都更应该以活着本身而感到由衷的快乐。
弗兰克尔说,人类需要的不是一个没有挑战的世界,而是一个值得奋斗的目标。我们需要的不是免除麻烦,而是能够发挥出我们真正的潜力。
晚上回家看了一部美国电影《女生要革命》,讲述了一名16岁的高中女生在母亲的影响下,在学校开启了一场“女生要革命”的运动。向学校里的性别歧视宣战,如果你喜欢《歌舞青春》系列,也一定会喜欢《女生要革命》。
女生的外貌要被男生审视,被男生搞各种排名,穿衣歧视,种族歧视甚至体育活动的选拔,也存在男女生的不同,夸张的是校园里的种种歧视,不仅得不到重视和解决,反而在校长的纵容下愈演愈烈。于是主人公Vivian偷偷制作许多了小册子,成立了Moxie。越来越多的女孩开始加入到Moxie,一起团结起来,争取穿衣自由,同样穿吊带,身材丰满的女生要被停学,身材苗条的女生却没有问题。一起为女同学争取体育运动比赛的奖学金。
虽然剧情有套路,但青春电影该有的元素都有了,爱情、友情、反抗、革命……典型的美国青春电影,但是看的人却是热血沸腾。
“嘿!妈妈!16岁的孩子在乎什么?”
“我也说不准,我16岁的时候在乎的只有打倒男权制度,让它付诸一炬!”
这电影中一段很燃的母女对话。
“女生要革命”,并非有意要和这个世界对抗,而是太想要成为自己。在成为自己之前,努力撕掉被外界强贴在自己身上的标签。
我是谁,我来定义!
如果你家有女孩儿,推荐一起看看这部《女生要革命》!
不是节日的今天,也要美,也要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