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沙有声
●宁 和(四川)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中,有一幅“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汉代织锦,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界最伟大的发现之一,也是我国首批禁止出境展览的文物。这幅织锦,便来自和田民丰的尼雅遗址,也是我南疆之行的重要目的地。
从塔县到和田,经过莎车。有朋友在莎车开酒店多年,已经适应了这里的生活。热情地要尽地主之谊,带我们领略莎车的民族风情。
对莎车木卡姆早有耳闻。进到阿曼尼莎汗纪念陵,才了解莎车木卡姆和这位传奇女子的故事。16世纪中叶的某一天,叶尔羌汗国的第二代汗王在打猎的迷途中,机缘巧合路过一个小村庄,邂逅了这位极具音乐天赋的少女,汗王对阿曼尼莎一见倾心,把她带回宫中纳为王妃。后来,在汗王的支持下,她拜访民间艺人,完善整理了周边地区的木卡姆,融合成新的《十二木卡姆》。
“院中的玫瑰,并非处处可见,即便到处都有,哪能同你一般。”“我原像个苹果,已被情烧得坑坑窝窝。”陵墓的周围,刻满她创作的诗歌。正是这位奇女子,倾尽毕生的才华和精力,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萨塔尔、都塔尔、弹布尔等乐器齐齐地在台上响起来,几位男女歌唱家亮开嗓门唱起来,抑扬顿挫的歌声飘在叶尔羌汗王宫的上空。每个木卡姆都有固定的三部套曲,即便听不懂,也能感受到这是在歌颂他们的生活,描绘他们的爱情。当静静欣赏的人们起身走上前去,和台上的舞者共同起舞的时候,就是第三部分“麦西热甫”来了。大家丝毫没有拘束和放不开,笑着,转着,沉浸在热烈的气氛中。
古老的歌词还在传唱,维族汉子牵着他美丽的女子深情旋转,成为全场的亮点,这是他们自己的《关雎》。幸而有那次历史的邂逅,幸而有阿曼妮莎,经过千年的时代变迁,还依然保存了最初的模样。
直奔和田,一路黄沙弥漫,只看得见眼见的公路。离尼雅遗址愈近,愈有些激动。这座凭空消失的“东方庞贝”,究竟发生了什么?千年前的斯文赫定是否也是穿过这样的黄沙,打开了精绝古国的大门?
最终没能如愿以偿,遗址还没完全对外开放,需要补足相关手续。《鬼吹灯》里的精绝古城继续披着神秘的面纱。
遗憾中提前穿越沙漠,意外邂逅一群野骆驼。急急地瞥见它们憨萌的脸,快速移过沙丘,踏沙而去。猜想它们的祖先,一定目睹过精绝古国曾经的繁华,商旅云集,东来西往。那一副精美绝伦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便是印证。
无独有偶,在罗布泊村寨,得知当年领着斯文赫定发现尼雅遗址的,正是罗布泊人向导奥尔德克。世代居住在塔里木河流域的罗布泊人与世隔绝,直到清代官兵追查准噶尔残部才得以发现。他们靠着沙漠深处的海子,捕鱼打猎为生,平等和谐,与世无争,长寿天年。
几位罗布泊老人坐在湖边,悠闲地做着一些木制品,皆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碗盘等物。我拿起一只小小的木船,憨拙可爱,还留着胡杨木淡淡的气息。老人接过去又仔细打磨了一番,然后认真签上他的名字,一看,赫然写着106岁。
观光车绕着神女湖行驶,夕阳的光斜斜打在起伏的沙丘上,平静的湖面吹来微风,胡杨的倒影跳起舞来。愿这片平静的湖水一直流淌,源远流长,让楼兰和精绝成为最后的千年一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