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力量》读书笔记 -对习惯性思维说不,是消除痛苦的妙方

对习惯性思维说不,是消除痛苦的妙方

痛苦有的源于外部刺激,有的却是因为个人的无谓思绪作祟。不少人或许没有想过,下意识或习惯性的思维模式也会制造痛苦。
作者提出,等待、忧虑、压力和抱怨四种习惯性思维就会给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其实等待是一种思维状态,意味着你需要未来,而不是要现在。而任何一种形式的等待,都让你在当下生出一种内心的冲动:你不要此时此刻,你把希望寄托于未来。
当你堵车、候机、排队等待时,同样可以享受当下的时光,比如听听广播、看看书或和同伴聊聊天。与其等待未来的美好人生,不如先做好眼下手中的事情。
忧虑是把思维投射到了未来的情境中,并创造出恐惧。经常想着“万一”,担心将来会发生不好的事情,其实没有必要。那些情景只是精神的幻觉,压根还不存在。
在实际生活中,你需要处理和应付的只有当下。你真正可以应付的只有当下发生的事情,无法应付未来还没发生的事情。
压力是由于你在“这里”却想到“那里”去,或你在当下却想去未来。它会使得人的内心分裂,明明在当下,却忙于进入未来。
如果有必要的话,你可以动作快些,工作得快些,但是不需要抗拒当下并把自己投射到未来去。当你工作、运动等时,全身心投入,充分进入享受此刻的状态,就不会感受到压力了。
抱怨则属于对事实不接受的表现。无论你是用言语或思想抱怨自己身处的环境,或是别人的言行举止,你都让自己变得痛苦,成为了受害者。要么放下情绪采取行动改变周遭,要么离开所处的情境。
习惯性思维是人们思维方式的定势,但未必代表就是对的。根深蒂固的惯性让人们不会质疑、不想改变、不愿改变,但惯性有时却对人生造成了阻碍。
正如《天才基本法》中提到的:“虽然思维的惯性很难改变,可一旦推动它,便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快。”
等待、忧虑、压力、抱怨深入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无谓的痛苦,却少为人知。
学会对它们说不,努力改变思维惯性,人生会变得更加快乐。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当下的力量》读书笔记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