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不能打消耗战,我们要在有效的时间内做尽量多的有价值的事情,有在有限的事情中有更多的收获。
课文只是个例子,老师要有一双慧眼,要将课程中的知识点、能力点提炼出来。如果老师能讲一题是一题,讲一题顶几题,假以时日,学生的成绩怎么可能不上升?
以《大卫.科波菲尔(节选)》为例,我们在教这篇课文时,除了教一些立德树人的道理外,肯定还要教学生一些考试的技能,那习题究竟如何命制呢?我们来看一下面的一组题目,希望之后大家都能有收获。
1.“我”初到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时心情如何?试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这个题目属于信息筛选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找准一个区域即可。但高考试卷中这种简单的信息筛选题很常见,学生往往连这种基础题的分数都拿不全。
2.面对自己入狱,米考伯先生的心态有何变化?
这个题目依然属于信息筛选题,与上一个题目相比,难度稍微大了一点,因为学生要找准几个区域,命题老师往往也青睐这样的题目。
3.克莉基特在文中着墨不多,可否将这一人物删去?为什么?
这个题目难度较之上两个题目又大了点,因为它涉及到了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关系,学生要答对这个题目,需要在全文中对相关信息作检索。
4.本文选取了什么样的叙述角度?具有什么样的作用?请简要进行分析。
这个题目看似难度最大,因为涉及到了叙事理论。但这种题目的好处在于套路明显。比如:拉进距离;便于抒发感情;使文章更具真实性、故事性……这种题目只要做一次就可以了。
弄懂这几个题目,这篇文章的教学目的也就基本达到了。教下一篇文章的时候,这些能力点就可以一带而过了,开始新的能力点的训练。
如果不是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