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台上显价值 平凡中见伟大
——读于漪《岁月如歌》有感
城阳第五中学 葛丽影
读完《岁月如歌》这本书,我对于漪老师的苦难童年深感同情,也被她的敬业和取得的教学成就深深感动,也深刻感受到了她那“一片爱心在玉壶”的风采。作为青年教师,于老师这位当代教育大师指引着我在三尺讲台上立志立德,学习如何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于漪老师的童年一直被日军侵华的阴影笼罩着。在日寇全面入侵后,她们全家开始逃亡生活,父亲在她15岁初中毕业时溘然长逝。战乱中,于老师作为家中的长女,继续求学是一件奢侈的事,好在母亲是个明事理的人,支持她继续读书。抗战胜利后,在录取机会极少的情况下,于漪老师得以继续求学,靠的是她对知识孜孜不倦的追求和超凡的毅力。
童年的苦难造就了她不屈的精神。即便是在条件简陋的校舍里,知识依旧能让她感受到学生时代的快乐。书里记叙了教国文的黄老师上课时讲到少年闰土一课,老师走进教材,身临其境,自己感动,再向学生放射文字波、情感波。这位老师的教学风格在于漪老师心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日后的教学中,于漪老师也常常向学生展现她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找准语文的教学大门。于漪老师从接触语文教学就对自己严格要求,这一点让我由衷敬佩。在备课时,力求独立思考,自己真正读懂文章再去教学生。每一篇课文于老师在备课时都要问自己三个问题: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作为青年教师,我反思自己备课时习惯于寻找前人总结的教案,很少自己去潜心研究,这样就缺少自己的真切体会,无法让学生获得更多,更深入的知识。
和学生的心弦对准音调。于漪老师认为语文教师脑子里必须有整体的框架结构,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大事。引领学生掌握语文工具的同时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而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精神层面。为了实现教学目的,了解学生是很重要的任务。教师在吃透教材的时候也要对学生了如指掌。经常对学生家访,个别谈心,和学生做朋友等方式都可以进入学生的世界,加深对学生的了解,从而迅速提升教学效果。上课时关注到全班每一个孩子,用敏锐的目光去发现每一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常用肯定、鼓励、支持的语言让学生敞开心扉,因势利导,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教学的同时坚持自我教育。于老师谈到教师要有钻研精神,教学时对重要的知识点必须深入研究,通过搜集资料、归纳、总结的方式把知识步步前进,层层深入地传授给学生。语文教师还要拓开视野,广泛学习,让自己的知识仓库“杂而有章”。《西游记》里的孙悟空是学生耳熟能详的人物,我在讲课时让学生探讨了孙悟空可能的原型是谁,学生非常感兴趣,而且了解了印度神话里的“哈努曼”和我国古代神话《山海经》里的“无支祁”后,学生对孙悟空的性格,经历等记忆更加深刻。
于漪老师用刻苦钻研、锲而不舍的精神赢得了教育界和社会上广泛的赞誉,也对我的教学工作有极大的指导意义。于老师这种对学生的爱与对教学工作的认真将是我的动力,我会努力学习这种精神,始终保持对教学的热情和认真,尽力在讲台上向学生们散发我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