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读胸藏万汇,勤写笔下生花
——读梁衡《中学生怎样阅读写作》有感
城阳第九中学 何稳
季羡林先生说他“是一位肯动脑、很刻苦,又满怀忧国之情的人”。季老评价他的这本书是“为中学生打造的阅读与写作之书”。因着有季老的推荐,我有缘拜读了这本专为中学们打造的阅读与写作之书,真正领略了语言汉字文意之美。
梁衡先生的这本《中学生怎样阅读写作》条理非常清晰,总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的“中学生怎样阅读写作”主要是在分享他自己的阅读经验,也给我们示范了多种行之有效的写作方法与技巧,读这一部分,我的获益最大,就好像突然被打通任督二脉,纠结许久的难题终于在这里得到了解答并融会贯通了。第二部分是梁衡先生对入选中小学语文课本作品的解读,在这一部分他深度剖析自己的写作心理与背后的故事。第三部分的“新作与经典”提供多篇美文范例,拓展阅读面。
在教学语文的过程中,我总是会有很多疑问,学生也会有很多疑问。学生疑问最多的地方主要集中在两点:1.为什么我们现代人要学古文古诗词,除了背诵就是背诵,还有别的意义吗?2.课本里那么多现代文阅读,阅读就是让人读的,为什么要考呢?每当学生们询问我这两个问题时,我总会感到窘迫,感觉自己没有太充分的依据,也一直在寻求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在梁衡先生的这本书中,我终于寻找到了能让自己让学生信服的答案。
学习诗歌,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审美。诗歌里面有音乐有图画,好的诗歌好的诗人总会在美感上严格打磨。学习诗歌时,我们要了解诗歌的音韵,诗歌的意境,诗歌的思想内容。诗歌的意境和音韵是审美训练,背诵古诗词,能让这种意境美和音韵美一遍又一遍地濡染心灵,浸透到血液里,到后来提笔写作时就会自然地涌流出来。
读诗背诗除了培养我们的审美,对我们的写作也很有帮助,最大的帮助是我们在写作中学会了炼字炼句。每首经典诗歌里面总会有几个词或者几句诗深入人心,让人读后身临其境,我们在写作时也可借鉴诗歌当中的好词好句,这些字词句都是经过一代代人的严格筛选传承保留下来,情、意、境俱佳。当我们涌起某种心情无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时,就可以向诗借他山之石,来营造一种意境、节奏和韵律的美感。
阅读就是思考。阅者,看也。但是比看要深一些,它不是随意地、可有可无地观看。是有目的的、带着问题观看,是一个思维过程,边看边想。我们在阅读文章时,不是只是浏览了一遍文章,而是要有自己的思考。一部好的书随便翻一页,就能留住读者的眼,一篇好文章任读一段,都能吸住人的心,这叫通篇锦绣,字字珠玑。多阅读这种文章,能够增长审美和见识,锻炼思维能力,而不是增加暴躁和戾气。
当然阅读和写作是分不开的,著名作家曹文轩曾说过:“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就是弓和箭的关系”。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写作是阅读的结果。只有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才能写出好文章。前面我们说了学习古诗文和阅读现代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中学阶段就是我们最重要的学习并积累古今中外文学经典的关键时期,我们积累了宝藏,还需要学着怎么运用,让宝藏生出更多宝藏。这本书里,梁衡先生对于中学生的写作也提出了若干实用的建议。
仅在字母,文字和书页中浏览一番——这不是读书。阅览和机械记忆——也不是读书。读书要有感受,要有审美感,对他人的金玉良言,要能融会贯通,并使之付诸实现。
愿我们读书时,在每一个美好的思想面前都能停留!多读胸藏万汇,勤写笔下生花!
多读胸藏万汇,勤写笔下生花——读梁衡《中学生怎样阅读写作》有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多读胸藏万汇,勤写笔下生花——读梁衡《中学生怎样阅读写作》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