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与幸福坝

周总理与幸福坝

作者:李明传

合肥地铁三号线目前上行线东北到磨店的相城路,下行线西南到翡翠南路安徽财贸学院,底站取名为“幸福坝站”。跟财贸学院相邻的安大磬苑校区和合工大新校区,都属于大学城范围,站名都以校名命名。那么,下行线底站为什么不叫财贸学院站而叫幸福坝站呢?原来,这幸福坝是有来历的。

幸福坝原来为肥西县小(一)型水库,距离县城上派镇东北方2.5公里,在原肥光乡境内(现在属于桃花镇),始建于1957年冬。金寨南路与翡翠南路原来是两道高岗——“两岗夹一凹,正好筑水坝”。

1958年1月,农历还是1957年丁酉年的冬季,周恩来总理来肥西县肥光农业社视察,这里紧靠合安路。周总理看了土坝施工情况,当时的农业社主任侯守伦同志向 总理汇报了土坝的施工任务、蓄水能力和受益面积后,总理很高兴,站在大坝上指着库区说:“这叫用不完的幸福水,吃不完的幸福粮啊!”让干部和民工听了很受鼓舞。当年春筑坝长158米,安放简易涵两座,年蓄水50万立方米,灌田1000亩。
到了后来,由于原库容量小,不能满足灌溉,1977年一月初,正值周总理逝世一周年纪念日,为了纪念周总理视察幸福坝29周年,肥光公社动员社员7000多人加高大坝。肥西县县直单位和上派镇83个单位参加筑坝劳动,采运块石2000多方,国家投资10.8万元,大坝增高2米(坝顶高程22米),坝长560米,库容126万立方米,兴利工程42万平方米。

说起当年县直单位支援幸福坝建设,笔者清晰记得,一月八日,周总理逝世一周年纪念日,当天,县委领导也前往幸福坝参加劳动的情景。当时的县委第一书记常振英也亲自来参加抬土劳动,他和原长镇公社团委书记张保德搭档,张保德是个20多岁的大个子青年,当时在上派区区直单位参加路线教育工作队,常书记中等偏低身材,两个人抬着装满土的荆条土筐,大个子在后,尽管他想减轻在前面的常书记压力,把筐绳往自己这头挪,但由于高低倾悬殊斜,矮个子还是避免不了倾斜的压力而体力吃亏。在场参加劳动的人看到不配头,常书记很吃力,于是就建议常书记换一个身高差不多的做搭档,继续抬土,干了整整一个上午。这是当年干部艰苦奋斗、保持劳动人民本色的一个剪影。

80年代,由于放水设施不配套,下面灌区农田改提派河水,水库失去灌溉作用,逐渐枯涸。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经济建设如火如荼,由于当地受省城合肥的近距离开发辐射,城市化推进方兴未艾,周边企业厂区如雨后春笋,楼房林立,农田消失,无需水库灌溉,所以水库大坝失去作用而作废。

说到这里,不免有沧海桑田之感慨。有道是:“人间正道是沧桑”。现在,始于滨湖通往长江西路连接机场高速的方兴大道,从当年的幸福坝穿过坝区而过。方兴大道与翡翠路交口的安徽省财贸学院附近的公交站,因靠近原幸福坝水库西畔附近,幸福坝也含有吉祥之意,加之此地是周总理视察过的地方,具有纪念意义,所以就命名为幸福坝站。

2018年底通车的幸福坝站虽是下行底站,但2020年10月,幸福坝继续延伸到肥西县城的地铁三号线又开工建设了,到

2023年底,有望建成通车。如果周总理能在天之灵看到这幅图景,可能会由衷赞叹这农村农业向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伟大变革和飞跃发展,而露出欣慰的笑容!

诗曰:

合肥地铁四方通,
幸福坝前飞巨龙。
总理当年曾视察,
如今蝶变展新容。

注:

1、本文部分内容参考《肥西县志》。

2、文中常振英,先后担任霍山县委书记、肥西县委书记、金寨县委书记,后来担任中共六安地区纪委书记后离休。光明日报曾经采访《推动安徽农村改革的四位县委书记》,常振英列在第一位。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周总理与幸福坝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