甪直印象
作者:汤深礼
水乡甪直(Lùzhí)与苏州古城同龄,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古镇,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古镇甪直丰富灿烂的文化。已亥岁杪,我随背包客踏上这片水乡泽国,走进了这座千年古镇。
甪直,原名为甫里,镇西有个“甫里塘”。据《甫里志》载,因唐代诗人陆龟蒙(号甫里先生)隐居于此故名,后因镇东有直港,通向六处,水流形有如“甪”字,故改名为“甪直”。
俯视甪直,呈“上”字型。古镇入口,有独角神兽 “甪端”首当其冲。甪端是一个吉祥物,据《宋书•符瑞志下》:“甪端日行万八千里,又晓四夷之语,圣主在位,明达方外幽远,则奉书而至。耶律楚材谓为旌星之精,灵异如鬼神。”相传古代神兽“甪端”巡察神州大地路径甪直,见这里是一块风水宝地,就此落地在守护着千年古镇,故而甪直有史以来,没有战荒灾害,年年风调雨顺,人们丰衣足食。
水是古镇的灵魂,甪直地处太湖流域,是水分水析、水系水萦、水环水抱的泽国典型。素有“五湖之汀”“六泽之冲”的美誉。甪直境内水流纵横,古镇依水而建,镇貌前街后河,人家枕河而眠,水乡风情,古朴幽逸。弯弯的河道似玉带环绕着古镇,河水碧波荡漾,两旁是精美而形态各异的缆船石雕驳岸。漫步古镇,领略小镇风光,观赏古桥驳岸,看看渔船人家,真是别有风韵,让人回味无穷。
甪直水秀,桥也很美。甪直桥多,历史上曾享有江南“桥都”的美誉,素称“中国古桥博物馆”。“水巷小桥多,人家尽枕河”是甪直浓厚水乡气息的真实写照。人称“三步二桥”的41座历代古桥,造型各异、各具特色、古色古香。有多孔的大石桥、独孔的小石桥、宽敞的拱形桥、狭窄的平顶桥,也有装饰性很强的双桥、左右相邻的姊妹桥和方便镇民的平桥,其中两桥相连成直角的双桥就有5处,还有令人叫绝。还有钥匙桥、半步桥等,可谓“绿浪东西南北中,红栏七十二半桥”。
我们顺着导游引领,进入一个深宅大院,“沈园”二个大字映入眼帘。刚踏进院内,千年枸杞树迎面而立,那一树的皱纹,刻着百年的辛酸,仿佛在叙说着当年的辉煌,又在述说着百年的沧桑;沈园内小桥流水,在流淌着千年的相思。穿行水巷,见那围绕古镇的流水,载着乌蓬船,船上的游客在嬉戏着,欢笑着,把岸边的行人逗乐了,他们站在岸边不停的拍照致意。
甪直的故事很多。甪直曾是吴宫旧地,唐宋名镇。最值得一看的就是始建于梁代的保圣寺,为江南名寺,寺内唐塑雕罗汉堪称国宝。当然还有叶圣陶纪念馆、万盛米行、吴东水乡妇女服饰馆、王滔纪念馆、萧芳芳影视艺术馆等景点品味高雅,别具特色。
曲径通幽中,我们来到了教育大家叶圣陶当年教书的课堂,正面摆放着叶老当年的课本,还有教书时各种照片和历史资料,《多收了三五斗》精典文章,好像又把我们带去曾经的儿时课堂!记得我小时候的语文课本中有叶圣陶写的“多收了三五斗米”,故事就发生在此镇,其中的万盛米行、破毡帽、米行老板、运粮橹船、河沿街道、人物对话、生态世道……栩栩如生。
恍惚中,耳旁忽然响起一曲民歌小调,把游人的笑靥涂上了五线谱,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在欢快地游动。我听的云里雾里也乐此不疲,后来导游告诉我们,这是个千年传唱的情歌。
此时此刻,我在遐想,这情歌仿佛穿越千年,在水乡泽国荡漾,刻进了游客的心灵,在甪直古镇的梦里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