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海峰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这句话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三章,常被人用来形容作恶多端者最终必然遭到惩罚,必然要落得新账老账一起还、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可悲下场。今天,人们习惯说成“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意思都一样。这里,我无意过多称赞老子如何具备超人的洞察力和预见性,只想就“疏”的奥妙谈点个人粗浅的一孔之见。
“疏”,《现代汉语词典》注解为“事物之间距离远;事物的部分之间空隙大(跟密相对):疏林,疏星”。“恢恢”,《现代汉语词典》注:“形容非常广大。”
之前,不止一次听人抱怨天网太稀疏宽泛 ,网眼太大,所以漏网者很多。
我以为这句话妙就妙在“天网”的“疏”上。
试想,天网那么大又那么宽广,若是太稠太密、网眼太小会是个什么样子?
以我们日常所见的渔网为例,想逮小鱼可以用小眼网,而若想捕大鱼则必须用大眼网。换言之,鱼越大所用网眼也必须相应变大。不然,渔网就会被大鱼顶撞得大窟窿小眼睛。
回到原文,老子所说的网是天网,是为那些恶贯满盈、作恶成性、十恶不赦、甚或窃国大盗之类特意预备的,网眼毫无疑问要很稀很大。惟其如此,才可能百发百中,百无一失。倘若网眼很小很密,小鱼小虾都被捞上来了,而真正的大鱼则十有八九会漏网脱逃,那还叫什么天网?那还有什么可敬畏之处?
再者说,天网很稀很大,还可以给那些虽然作恶很多、但终于良心发现、愿意悔改者留出了悬崖勒马的机会,正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天网有意放掉这样的回头浪子,正彰显了上苍的好生之德。当然,这也是老子给这类人特别指出的一条求生之路,即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天网真正要逮要抓的是那些一条道走到黑、至死不愿回头的大奸大恶,是那些只要他们活着、别人就没法活的遭天杀者。而且,上苍杀他们是百人百法,绝不雷同,让他们想提防都不知道该从何处下手,让他们最终连死都不知道自己咋死的。而且常常让他们死得要多窝囊就有多窝囊,要多可笑就有多可笑,要多恶心就有多恶心!显然,不如此不足以显示天网的法力无边,不如此不足以对这些败类造成如五雷击顶般的震颤与威慑。
回到现实生活中。历朝历代,好人都是主流、是多数,但也少不了会有奸、恶、败类、魔鬼出现。为政者主政一方,确保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是考量其执政能力的一个主要方面。为什么会有“首恶者必办,胁从者不问”之说?为什么要严惩为首者和出谋划策者,因为这些都是罪恶的渊源和毒瘤,是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但又不能大鱼小鱼一起抓,以致“洪洞县里没好人”,那样岂不造成人人自危?岂不是人为给自己树对立面、自己孤立自己?那样又如何体现法律的公正公平?
养鱼人都有这样一个常识,隔若干年要清一次坑,目的是要把那些历年漏网脱网、甚至潜到稀泥里面的大鱼、巨无霸、沉底鳄一起抓出来。不然放的鱼苗还不够它们吃的,还养个啥?
从这个意义上讲,近年国家一直狠抓扫黑除恶,狠挖保护伞,绝对是利在当今,功在千秋之举,难怪上上下下都那么拍手称快,多方支持。
老子是有大智慧、能洞古识今之伟人、圣人,他的话,既是对那些不知敬畏、贪心不足、为所欲为、永无悔改的“勇于敢者”的当头棒喝,是在他们的头上高高悬起了一把锋利无比的达摩克里斯之剑,又给所有的善良者吃下了一颗定心丸。老百姓好说,让他、她或他们作去吧,不作不死,作到头必死,上天和法律一个也不会放过他们!
即所谓法律、天理可能会迟到,但绝对不会缺席!
回头想想老子,再想想我们中国人,真觉得说不出的骄傲、自豪。老子、孔子、孟子等无数先哲用他们的智慧和远见卓识,给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和文化宝藏:这其中既有“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第六十七章)的人生三宝,又有“富贵而骄,自遗其咎”(第九章)、“不知常,妄作,凶”(第十六章)、“不道早已”(第三十章)的谆谆告诫与再三敲打。其实,老子、孔子等就站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随时随地准备解答我们遇到的各种问题,只可惜后人有这种清醒意识、主动学习求教的太少,边学边用于修正自身、知行合一的更少。这只能怪我们守着满屋财宝喊太穷,只能怪我们太愚笨,太不肖,太愧对先哲的殷殷厚望与良苦用心,所以不敢不尽全力以少留遗憾!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妙就妙在“疏”才“不失”,不“疏”必“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