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权》读书笔记

特权 —— 圣保罗中学精英教育背后
书名:Privilege —— the making of an adolescent elite at st. paul’s school

作者:Shamus Rahman Khan

The direction in which education starts a man will determine his future in life.

—Plato

PART
01
.
这本书是我从学校图书馆借来的,所以读的是英文版。不过,这些都不重要,用什么介质来阅读,或是用什么语言来阅读,都不重要,不要“着相”。重要的是,这本书是我一直想读的。

我曾经在美国意外选修了几门教育学课程,而教育学的课程通常会提供给学生实践的机会,比如去中小学当老师或是幼儿园里当保育员之类的。我当时非常兴奋,因为我已经有点厌倦和概念们打交道了,逃离哲学令我十分快乐。于是,填那个冗长的申请表都变得格外神圣,我几乎以高考填志愿的谨慎小心完成了那个十几二十页的申请表。

结果,当然,FBI果断地把我拒绝了(因为每一个当中小学幼儿园老师都要通过FBI的背调)!而且他们不会告诉你理由,我的老师们猜测可能是因为我当时来美国的时间不长,没有什么其他理由了,毕竟我是如此弱小无害,奉公守法。这件事成为了我日后深切共情降谷零先生的现实基础。

PART
02
.
所以,当我的同班同学前往教室里当老师的时候,我和另外一群同被FBI拒绝的可怜的外国同学们一起前往教室里,当旁观者。那个时候,我刚刚摆脱了所谓的“应试教育”的魔掌,对国外的自由而快乐的教育充满了羡慕和一些不切实际的想象。第一件令我震惊的是,国外是有学区的。在去参观学校的路上,老师会告诉我们,今天去的这所学校位于一个“比较好”的区域,或是“不太好”的区域。可能是为了平衡我们的见识,所以通常经历了“比较好”的参观之后,下一周就会前往一个“不太好”的学校。

第二个令我震惊的是,“比较好”和“不太好”之间的差异是巨大的。“比较好”的学校,校长带着我们参观社团活动的场地:篮球足球啦啦队;带我们去参观专门开放给数理化尖子生的“火箭班”(通常在正式上学时间之前,7:30-9:30);下午三点半放学之后通常会有大量的文体课程,比如合唱团之类的。而在一所“不太好”的学校,校长告诉我们,这里没有社团活动,每天下午三点半放学之后,老师们会自愿留下来辅导孩子们做作业,抽查背书之类的。“因为,我的学生们的家长的境况不太好,他们是清洁工,搬运工,甚至有一些英语都不会。如果放任孩子们玩乐,他们会和自己的父母一样。”

我当时非常触动,那一天的参观让我想到了一直以来我的教育经历,小学初中高中,老师们会留下来一遍遍抽背,默写,听写,当时的我非常痛恨,觉得这是在泯灭创造力(而我那时并不真正明白什么是创造力)。我当时很震惊,号称是“自由快乐启发创造力”的美国教育,并不是我所臆测的“自由”和“快乐”。

PART
03
.
Khan的这本书是来自于一年时间对于圣保罗中学的民族志考察。而圣保罗中学,属于我所参观的“比较好”的那一类,甚至可能比我所参观的更加好一些,因为它号称是培养“精英”。

而作者在书中直言不讳地说,这些“精英”未来将掌控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外交等等方面。或者,也可以说,美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统治,正是通过圣保罗中学(和其他一些类似的学校),从上一代精英的手中传递到下一代精英的手中。为此,Khan总结了三条最核心的培育精英的教条:

1)等级制度是自然的,应像对待梯子一样,而不是像对待天花板一样对待它。

2)经验很重要。

3)特权意味着在任何情况下都轻松自如。

毫无疑问,这三条都指向个人,个人的能力,经验,和态度。但是,另一方面,Khan指出无论是能力、经验还是“任何时候都轻松自如”的态度,是环境赋予的,而非天生的。对个人能力经验态度的着重强调,是在掩盖社会性的不平等。所谓的“环境”正是布尔迪厄的“文化资本”,说实在,提到“资本”,这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而是一个资源分配的问题。不过,显然Khan并不准备回到马克思。西方其实也有自己偏好。

所以,“学习”这件事,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已是一种特权。而“学习”这件事永远只能用于自律而非责人,因为“能够学习”是所处环境赋予的,意味着对资源的占有;而“不能够学习”绝不可以完全归结于个人的品性能力等等方面,不利(排他性)的处境可能才是根源。而对这种不利处境的漠视,对个人能力的过于强调,正是社会不平等加剧的原因。被如此培育出来的 “精英”,事实上是在信奉社会达尔文主义。

【Borrowed from the library】

END

枯木逢春雷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特权》读书笔记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