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词语是森林》读书笔记

世界的词语是森林

作者:[美] 厄休拉·勒古恩

译者:于国君

原作名:The Word for World is Forest


如果不是发了疯,人会杀人吗?

这本书是《黑暗的左手》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据说也是《阿凡达》的灵感来源或是故事原本。跟随勒古恩的笔触跨越过茫茫星海,这次的故事主角终于是我所熟悉——地球人;而另一边或许是这三部曲当中与地球人差异最大的族群——艾斯珊人,身高如地球人的孩童,身披绿色的皮毛,有着大大的眼睛,而且具有做清明梦和预知梦的能力。

艾斯珊
地球

主线剧情与《阿凡达》区别不大,邪恶的地球殖民者砍伐树木,奴役当地人,继而被当地人奋起反击,以牙还牙。最终,邪恶的殖民者被击退,世界最终……

或许,这就是原著和好莱坞的差异,邪恶的殖民者退出,世界是否能回到当初的宁静祥和,好莱坞回答是,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即使正义的手段是以暴制暴;而勒古恩则回答否,正义虽然战胜了邪恶,但是战争终究带来了不可挽回的灾难,是打开的潘多拉魔盒。

即使没有特效加持,艾斯珊人的生活和他们所生活的森林依旧足够梦幻,与其说他们与地球人类似,倒不如说他们与地球人想象出来的森林精灵类似。

他们轻盈优美,说话如同歌唱,居住在密林深处,以不同的树种作为区分不同族群的标识。他们能够游走于梦之时与世界之时当中,是庄生梦蝶,亦是蝶梦庄生。

他们宁静安然,在地球人出现之前,他们从未有过战争,亦从未有过同类相屠的事件,连男人们的争斗都像是林中的鸟儿——以歌唱进行对决。

艾斯珊
地球
所以,当他们反击的时候,冲进地球人聚居地屠杀纵火的时候,从前的艾斯珊人以及他们曾经的生活,已经没有办法回去。故事的最后,海恩星(人类联盟的中心)的使者问艾斯珊人的领袖塞维尔的时候,已经悲伤地预见到了这一点。

而塞维尔也同样清楚,他说从梦之时来到世界之时的东西,是无法再返回到梦之时。噩梦中的情境一旦降临在现实,就再无可能回转,只会留下永恒的伤痕。于他个人而言同样如此,他最好的朋友,他的地球人朋友同样死于他发动的袭击。即使此后常常在梦之时见到他的朋友留波夫,但是他清楚,那只是一片世界的阴影,是无法再回来和触碰到的人。

比较有趣的一点,文中有一位堪称反派的戴维森上尉,其实在许多故事里或许是男主角:他强壮,勇猛,坚定不移,颇有主见,手段雷霆,极具领导力,孤身一人反抗着软弱的,试图出卖地球利益与当地人签订城下之盟的地球政府,座右铭是:“生活就是一场战争,只有强者才能胜出。”

与此同时,他对当地人极为酷烈,对女人如同物件,乃至于对亚裔和非裔的男性都充满蔑视。这就是很多时候读一些故事时让人不适的地方,因为那些故事竟然对这样一个人极尽赞扬,让他真的在生活中“胜出”,而从未片刻回头看过那些被他踩在脚下的尸骸或“物件”。

这或许就是我喜欢女作家的一点,她们带来的清新之风,吹走了覆盖在所谓的主流之上的谎言,让我们得以清楚地看到其下的真实面目。

作|者|介|绍

厄休拉·勒古恩
厄休拉·勒古恩(Ursula K. Le Guin,1929年10月21日 – 2018年1月22日),美国重要科幻、奇幻与女性主义与青少年儿童文学作家。著有小说20余部,以及诗集、散文集、游记、文学评论与多本童书。并与人合译老子《道德经》。所获文学奖与荣誉不计其数。她深受老子与人类学影响,作品常蕴含道家思想,写作手法流露民族志风格。

她的重要奇幻作品《地海传说》系列,一举奠定她在西方奇幻文学上的经典地位,此作品常与另两部西方奇幻经典-托尔金的《魔戒》三部曲与刘易斯的《纳尼亚传奇》相提并论。她最重要的科幻小说之一《黑暗的左手》,因其对两性问题的全新思考、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高度的文学成就,被公认为“划时代的伟大作品”,同时获得了两项世界科幻大奖——雨果奖和星云奖。她的另一部科幻小说《一无所有》重新界定了乌托邦小说的范畴和风格,同样荣获了雨果奖和星云奖两项世界大奖。

(摘自百度百科)

【Biracial Protagonist】

(
END
)

枯木逢春雷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世界的词语是森林》读书笔记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