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的隐喻》读书笔记

疾病的隐喻
作者:(美)苏珊. 桑塔格

译者:程巍

疾病并非隐喻,而看待疾病的最真诚的方式——同时也是患者对待疾病的最健康的方式——是尽可能消除或抵制隐喻性思考。

疾病与COVID-19

这本书虽然出现在我书单的最底部,但它添加得并不算晚,正是在2020年春天,世界开始脱轨的那个节点加入书单的。加入的原因非常简单,因为切身地感受到了疾病的隐喻,或者,更确切地说,我一度成为了“疾病”。即使现在回想起那段时间依旧觉得十分荒诞:一面是日常生活中,海外留学生遭遇到的歧视,甚至连我的墨西哥好友,竟也因一头黑发而在超市里遭遇了不友善的言语(用她的话来说,但是我们墨西哥人都是黑发!);生活的另一面则是地球另一端的牵挂,你的亲朋好友故交师长,陷入危险又叵测的境地,而你只能隔着互联网,隔着时差,无能为力。甚至于很难找到倾诉的对象,所有人听到你的痛苦,大多会回以礼貌又轻描淡写地回应:哦,我很抱歉。我当时只能点点头,却无法准确地表达出自己体验到的冷漠。但是,感谢桑塔格,我现在明白那种冷漠到底是什么了:

正因为艾滋病成了一个世界事件——这就是说,它侵袭了西方——它才不被仅仅视为一个自然灾难。它充满了历史意义(欧洲以及新欧洲国家的自我定义的一部分内容是,作为第一世界,它所发生的大灾大难都具有创造历史和改造历史的作用,而在贫穷的非洲或亚洲国家,这些大灾大难只不过是历史循环的环节,因而看起来像是自然的一部分)。

“我很抱歉”,或许,相比起同情,更接近于一种理解和印证,因为不够“文明”的地方总会遇到这些不可避免的历史循环。与此同时,与现实生活的荒谬有过之而不及的地方在互联网上,我记得一个海外媒体竟将这种疾病说成是因为政治制度的不民主造成的。2020年,科幻故事常常用以作为自身起始的标识,竟还能见识到如此中世纪的想法,让人大开眼界的同时,也不免让人想要深究其背后的原因。如今,将近两年过去了,世界在后新冠时代里磕磕绊绊地运行着,当时当刻的锐痛已被时间抚平,我终于能够以一种冷静的,不被情绪和个人经历所左右的平静状态来读这本书。

疾病与隐喻

桑塔格在这本书里所论述的疾病并不是像新冠这样的大规模流行病,而是传播力没有那么强,同一时间段波及范围没有如此广的疾病:肺结核、癌症,梅毒和艾滋病。通过分析这几种疾病的隐喻,疾病与其真正成因完全无关的价值判断、道德判断联系在一起,例如,将疾病与道德,异类,政治,阶级,心理因素,审美品味,乃至于创造力联系在一起。而这种联系既体现为使用相关的隐喻来暗示疾病的成因(如,道德败坏,生活混乱,政治失序,外来的人,贫穷或豪富,情绪过于奔逸或过于压抑,创造力过剩,等等),又体现在以疾病作为比喻,指代社会不良现象,不道德的人与事,等等。这种双向的运用强化了疾病与其隐喻之间的关系,甚至已经让人无法察觉。而使用这类隐喻的一个原因在于,这些疾病的成因过于复杂或尚未得到科学解释,人们只能求诸于一些社会因素。

这些因素几乎只与患者本人相关的族群,生活,性格,道德等等相关。换句话说,疾病的归因被指向了患者。无论隐喻是“好的”——如,肺结核让人更有艺术创造力和贵族气质;或是“坏的”——如,艾滋病意味着性混乱性倒错,违背公序良俗,其最终意义都在于切断自身与患者,自己所在共同体与患病共同体之间的关系,从而寄希望于摆脱死亡的阴霾。所以,归根到底,这些隐喻都意味着将疾病与死亡等同在一起。而之所以这些疾病与死亡等同在一起,是因为对于未知和不确定性的恐惧,源于某一些疾病的成因复杂,不知道诊治,没有特效药等等。因此,桑塔格颇为一针见血地指出疾病隐喻的矛盾性:

它使得人们既把疾病看作是脆弱的“他者”自己所惹的祸,又看作是每个人(可能患上)的病。

医学与隐喻

某种意义上说,桑塔格有一点技术乐观,认为随着医学的进步,病因的清晰和治疗手段的明朗,疾病的隐喻在逐渐消失。但是,消失的是“肺结核”或是“癌症”的隐喻,关于“疾病”的隐喻始终如一个幽灵一样,在世间寻找下一个寄生者:贵族的气质是“血友病”,也是“肺结核”;性情忧郁却富有艺术创造力,是“肺结核”,是“精神错乱”,也同样是“抑郁症”;而性混乱是“梅毒”,也是“艾滋病”。疾病的隐喻并没有消失,或者说从未消失,同样的隐喻只是从一种病转移到另一种病。人们始终借助隐喻在思考疾病。

或者,医学在某些方面来说,就是隐喻的重灾区。不知道有没有人和我一样,小时候好奇过医学的标志为什么是“蛇杖”?我小时候曾经非常困惑于这一点,因为我不喜欢蛇,也不明白蛇和医学、医生还有医院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不是白大褂,也不是听诊器注射器,更不是手术刀或是某个细胞?小时候的疑惑真的非常直白,因为隐喻正是将可能毫无相关的东西牵扯在一起,然后“阐述”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相似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志是一个像小麦又像水稻的主粮形象简化版,而不是丰收女神之类的图腾,而WHO的标志则是蛇杖。蛇杖,无论是“蛇”还是“手杖”,它都没有直指本质,无论是医学的本质,预防的本质,还是疾病的本质。某种意义上来说,疾病和医学一直仰赖一些象征、图腾或隐喻来表达自身。

或许,原因正是,我们永远无法真正面对死亡。

【Bottom of Your To-Read List】

END

枯木逢春雷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疾病的隐喻》读书笔记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