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札记》读书笔记

印度札记

[墨] 奥克塔维奥. 帕斯(著)

蔡悯生(译)

时间很长,世界很广。

两年前,我朋友和我说,这个逐渐莫测的世界像是不断地在给我们列书单,它不断地抛出疑问,如同翻滚的岩浆一般,新的问题涌现,旧的问题却没有消失,而是凝固在那里,等着你一点点把它敲碎。

这本书就是如此,我朋友读它的时候正是中印冲突最激烈的时候,网络上一片群情激奋,她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告诉我,我们并不了解印度,然后她把这本书借给了我。虽然现在回想起中印冲突已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但是,对于印度,中国几千年的邻居,古代与中国同称文明古国,在现代又同属金砖四国的国家,我其实是不了解的。

01

西方的,非西方的
#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墨西哥人。虽然我的同学兼好友也是墨西哥人,但是这个国家对我来说,甚至比印度更加陌生。每当提起外国或国外的时候,脑子里第一时间出现的是哪个国家?美英法德?还是日韩新澳?是否会有一瞬间想到,印度,墨西哥,肯尼亚,或是瓦努阿图?虽然一直在批判西方中心主义的视角,但是有意无意之间,西方中心已经渗入到了潜意识当中,在无时无刻地发生作用。

所以,这本书非常有趣,因为它不仅提供了一个了解印度的窗口,而且也提供了一个非西方中心的视角——墨西哥的视角,拉美的视角,在印度与墨西哥,拉美之间有关政治,历史,宗教的对比当中,我不仅在逐渐理解印度,也在一点点了解墨西哥,了解南美。其中作者探讨最多的是两段殖民地的历史,英属印度与西属墨西哥的历史,如何理解这段历史,两者在近现代都从中获益又在其中受到了极深的伤害。如何批判和扬弃这段过往,是两个国家直到现在还在探索的问题。

#镜鉴他人,利于反观自身。从印度与墨西哥的异同当中,可以回望中国。二十世纪那段风起云涌的历史,对于印度来说刻骨铭心,对于墨西哥来说也是跌宕起伏,当然对于中国也不例外。但是,中国似乎不需要也不希望抛弃或是遗忘掉那段过往,毕竟那条历史之路依旧是自己趟出来,而不是直接移植过来。博一的时候,天真愚蠢的我问导师用后殖民主义分析可不可以的时候,导师反问我,中国适用吗?是的,不一定合适,虽然整个第三世界似乎都可以用这种理论,乃至于中国的台湾和香港,但是应用的广泛并不意味着应用的适宜。每一个特例或是独特之处,才是真正应当关注和探索的地方。

02

时间的,宇宙的
#和墨西哥作者相比起来,中国人可能对印度教和佛教相关的部分理解起来没什么障碍,苦集灭道,成住坏空,世界的本源是某种规律,无论它是“空”,是“有”,是“无极”,是“天”,或者是“道”,都可以算是某种规律,而非某种类人的(或者,更确切一点来说,是人类的)造物主(大部分一神教的观点)。不过,印度教与佛教的避世观点,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已经被大加批判,最后成为如今的汉传佛教,最终的落点还是回到了现实的行动。

#而宇宙观通常能体现一个文明最根本的观点,作者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时间观的不同,塑造了不同的宇宙观。印度教的时间观是一个环形,所以它所构建的宇宙也是周而复始的。而基督教的时间观是线性的,且有起点和终点(人类被赶出伊甸园为始,末日审判为终)。唯一的问题是,这两个例子都是宗教的,如果宗教和本地文化联系紧密,宇宙观或许就相当于宗教的宇宙观,也可以说是建立在宗教时间观之上的。

03

情欲的,诙谐的
#作者兼具外交官和诗人的双重身份,我尤其喜欢他外交官视角下的印度,即以冷峻的笔锋剖析印度政治与宗教的纠葛,政党与地方势力之间的利益纠缠,以及一些政治人物的宗教倾向与他们施政纲领之间幽微的关系。但是,作者作为诗人的一面也很出彩,有两三章专门赏析印度的诗歌——一个我从未踏足过的领域。印度的诗歌非常有趣,作者特别提出了印度的情欲诗,即使是经过翻译,也许失掉了些许真味,但是完全不妨碍诗歌中迸发出的热情,印度的诗歌就像它的雕塑一样,直白,热烈,具象化。不得不说,我对各类诗歌当中频繁出现“乳房”这个意象着实有些审美疲劳,女性当然也有情欲,我们需要更多的,饱满有弹性的胸肌,坚硬有力的腰背,肌肉结实的大腿,水珠顺着清晰的人鱼线缓缓滑落……

#印度的反讽诗歌读起来更加有趣,幽默诙谐,甚至可以说很俏皮,关于全世界共通的嫉妒,追名逐利,无穷无尽的生活琐事,都有相当精彩的讽刺,每一首都让人读到会心一笑。

最后用一首我喜欢的印度诗作结吧:

后无来者,前无古人。

先人清出的小径已封闭。

而另一条路径,每个人的路径,

好走又宽广,哪里也到不了。

我独自寻找自己的路。

【Borrowed from a Friend】

END

枯木逢春雷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印度札记》读书笔记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