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兰·罗伯·格里耶( Alain Robbe-Grillet 1922-2008),法国“新小说”流派的创始人,电影大师。格里耶1922年8月18日生于法国,青少年时期在巴黎接受系统教育。1945年在法国国立农艺学院毕业后,当过统计员,之后前往法国当时在非洲和美洲的殖民地从事水果研究工作。1953年发表作品《橡皮》。1955年发表《窥视者》,同年担任巴黎子夜出版社文学顾问。著有长篇《橡皮》、《嫉妒》、《窥视者》等,以及电影理论、电影小说、理论作品;导演电影《不朽的女人》、《横跨欧洲的快车》等。2008年2月18日因心脏病在法国病逝。
纯粹 · 小众 · 自由
导读:
格里耶是法国“新小说”派的创始人,他创立了一种全新的语言组合和视角文体,将语言掌控在笔下、视野之间。一切以视野内的某个点为出发地,围绕着它进行描述、辗转、想象、延伸与回归。本文推荐的经典长篇代表作《嫉妒》正是如此。《嫉妒》,是一部关于爱情和嫉妒的长篇小说,全篇只有3位主要人物:观察者,阿X和弗兰克。
小说从观察者出发,也正是——从未在文中出现却始终像上帝一样,注视着眼前的一举一动的主角。很快,你的兴趣将被勾起,想要知道,到底是哪个人在时刻俯视着他们?不,不是俯视,而是坐在角落审视、猜忌和想象。“嫉妒”这个词,完完全全弥散其中——从斑点、蜈蚣、时间、窗框、餐具、单人床等等,到猜测时间、偶然性和可能性。那么,时间、地点、人物,细枝末节的叙述到底围绕着什么在运转?格里耶的笔下,所有这些都是细致描摹的词汇,将那个从未说出口却始终都在的——“嫉妒”淋漓精致地撒付视线之下。作为观察者的妻子阿X,他们共同的朋友弗兰克,与观察者(叙述者)又构成了一种怎样的三角关系?三角关系以何种方式存在、持续、依附、暗涌和监视,正是格里耶在本长篇中所详细探讨的。
该长篇极致细腻、漫长与煎熬,读上去几乎没有明确的故事。不具有清晰的主线,是法国“新小说”系列最鲜明的特点。如果,你认为没有故事的小说不是小说,那么很可能,你对小说的辨识和认知,尚停留在遥远的百年之前。所以,习惯故事的读者需要去习惯格里耶的讲述。因为,故事的线路,几乎是在视野的转换中逐渐走下去,从一扇门,三把刀叉,到一个机会。如果你能习惯推荐的章节,那么,你就能习惯接下来的所有部分,最终,习惯格里耶的审视和叙述方式。
嫉 妒
李清安 沈志明译
阿x把卧室里敞了一个早晨的窗子统统关上,放下了所有的百叶窗。她准备更衣了;刚刚出了一趟远门,她无疑还要洗个澡。
洗澡间直接连着卧室。还有一个门通向走廊;门被从里边反锁上了,一个很有力的动作使门锁咔嗒响了一声。
走廊这一侧的下一个房间也是一个卧室,比头一间小得多,里边只有一张单人床。再过去两米,走廊就通到饭厅了。
桌子上只摆了一个人的餐具。想必得为阿x添上一套了。
在光秃秃的墙壁上,被捻死的那只蜈蚣仍然历历在目。显然不曾采取过什么措施去掉它,因为,那样一来就可能将墙皮弄坏,这墙皮大概是经不住冲洗的。
桌子上按照往常的惯例,摆了三套刀叉……弗兰克与阿x各自坐在老地方,谈论着打算在下星期进城的事,阿x是为了去买几样东西,弗兰克则是去探听买汽车的事。
他们已经商定了出发和返回的钟点,估计到路途的长短,计算了办事所需的时间,包括吃中饭和晚饭。他们没有说明两顿饭是分头吃还是一块吃。不过事情是不言而喻的,因为那里只有一家饭馆供过往旅客用餐。所以,他们自然会到那里碰头,尤其是晚饭,因为吃过晚饭他们得立即赶路。
阿x特意等待这么个机会进城,她选中了这么个方式而不肯搭乘运香蕉的卡车经受颠簸,另外,她宁肯让弗兰克陪送自己而不愿让某个当地司机开车,也不管当地司机的修理技术有多高明,凡此种种,同样是十分自然的事。至于其他那些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无疑都是难以碰到的,即便不是完全没有可能,至少也是绝无仅有的,除非提出严肃认真的理由断然地要求她去照办,而那样一来总会多少破坏种植园里的正常生活。
这一次,她没有提出任何要求,也没有说明究竟要买什么东西非出门不可。一个朋友的汽车送上门来,把她舒舒服服地带到城里,然后于当天晚上又把她送回来,碰到这种时刻,根本用不着什么非同寻常的理由。想来想去,最令人不解的是,类似的情况以前居然从来没有出现过。【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