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巴金先生《秋》有感 -一个旧的家族终于解体了

——读巴金先生《秋》有感

分了吧,分了也好!

巴金先生的《秋》即将尾声之际,写到这个高氏大家族终于分了:四叔五叔合伙把房卖了,各房分得钱若干,各自过活去了。努力的,继续努力;颓废的,颓废不止。这个大家族所谓的道貌岸然的礼教已经轰然倒塌,时代的脚步总是要向前迈进,一步不停歇的。

读完此书,把一些感受变成文字,留作回忆的痕迹。

一、牺牲品仍在

死去的三个人物:女佣倩儿,四妹淑贞,枚表弟。他们是没有机会看到曙光的,更不要说呼吸自由的空气了。

倩儿死的时候,是在夜里,痛苦挣扎而死。病痛折磨着她,她的主人并没有因可怜她给她请个大夫医治,病重时连个给她倒杯水的人都没有。虽然也有淑华去看望她,不至于太孤单;虽然觉新为她置办了一副棺材埋葬了她,她不至于被主人一张薄席草草裹身埋掉。但是,可怜的她在夜里孤寂地死去,又很快被轻易地遗忘。这就是主人口中“花钱买来的丫头”的最终命运。活着的时候,疲惫,劳苦;病重的时候,硬挨,挣扎;死了之后,孤独,冷寂。

被母亲强硬给裹成小脚的四小姐淑贞,面对父母每天的争吵,母亲的迁怒,父亲的无所谓,不闻不问,她终于不堪其苦投井而死。她在书中每一次出场,都有一个悲剧故事上演。她的父母会因为各种事情争吵不休,每一次都是母亲战败,战败的母亲一定会拿淑贞出气。众姐妹们在一起玩耍,她总是泪眼婆娑,心惊胆战,唯恐丫头来叫她回去听妈妈发泄脾气,但是她每一次都要中途回去。谁都觉得她可怜,可谁都无法帮助她摆脱这份无奈的痛苦。直到她投井而亡,大家难过之后,生活还在波澜不惊地向前走着。

枚表弟,想求学,却不能去学堂读书,因为他亲亲的父亲不让;有病,想治疗却不能,因为他那满口之乎者也的亲生父亲,根本不把他的病当回事,也从来不说给他推荐医生去看一看。等到孤独、胆怯、懦弱的枚表弟病入膏肓,再请大夫医治的时候,已经无济于事了,终于喷血而亡。他的姐姐死在了父亲的愚昧上,他也死在了父亲的愚昧上。当然,还有一众亲人,也只是心中痛恨却无人挽救,只在他们死后,痛苦地哭泣而已。

二、夜已深
夜很深。经常有很多内容都是写夜里之景,虽然有月亮,但是它却不能改变黑暗。而且文中有很多人物都死在了夜里,还有很多人的思想也是在夜里悄没声地“死”去了。

太阳早已被逐渐堆积起来的灰黑色云片埋葬了。光线不停地淡下去。好象谁用墨汁在天幕上涂了一层黑色。不,不仅一层,在这淡淡的墨色上面又抹上了较浓的黑色。墨汁一定抹得太多了,似乎就有一滴一滴的水要从天幕上落下来一样。

时代的夜也很深。背景穿插在书中。高家派管家下去收租,却很难顺利收上来,战乱,人心惶惶,种田的人都不能够安心种田了;水灾,田里的庄稼也减产了。田产,房产,想卖却卖不出一个好价钱。大家族面对的“夜”都这么黑,何况贫苦百姓乎?不言而喻,不再赘言。

夜,黑得让人窒息;时代,黑得让人发疯。

三、曙光挡不住
淑华,在哥哥觉慧和姐姐淑英出走之后,也有了新的抗争。她的语言逐渐使她的个性鲜明起来。“我碰到这种事情,我不管就不痛快。我不像你,我不能够把任何事情闷在心里头。”她遇到弟弟们不争气,欺负丫头春兰,马上出手救助。她爱憎分明,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的思想,敢于向封建家长挑战,敢于追求自己的新生活。这个女孩子,也是光明的使者。在自己的争取下,在大哥觉新、三哥觉民和表姐琴的帮助下,淑华终于能够入学堂求学了!她很用功,也很有自己的追求。哥哥觉慧姐姐淑英的成长,就是她追求的理想状态。

三婶生孩子时,没有像瑞珏一样为了避免“血光之灾”,被挪到城外偏僻荒地,悲惨地难产而死。她真幸运!

觉新终于敢对他的叔叔说一个“不”字了,他也是一个有骨头的人啊。

觉明和琴即将顺利完婚,奔向新的城市,开启自力更生的新生活。

当曙光来临的时候,我们可以为文中的人物稍稍舒一口气。情不自禁地赞一句:光明真好!

四、可恨之人的可怜经历

戏子张碧秀,是高家老四包养的戏子。从前文看,满眼看到的的都是高家清醒子弟觉新觉民他们对他的厌恶,可是,在第四十四章中,我们分明读到了他的悲惨身世:他原本也是一个大家族的孩子,被亲叔叔找人拐骗到外面,卖到戏班子里,受了不少罪,吃了不少苦,挨了不少打,方才学戏学成了个模样。

偶然回到自己家中演戏,看着曾经害自己的叔叔家的小兄弟正在娶媳妇。人家和和美美地过着好日子,而自己却被拐卖了,过着这种没有尊严的日子。他的亲妈也病死了。那份凄凉,那份委屈,又有谁能懂?

联想到我们教学语文课文,对于可悲人物也有全面理解。像粗俗、尖刻的杨二嫂,也有她穷苦潦倒的无奈;唯利是图,漠视亲情的菲利普夫妇,也有作为底层人民的拮据和痛苦;冷酷无情、自私凶残的夏洛克,也有他作为犹太人被歧视、被排挤的心塞。今天我们再次去读小说中的可恨的人物,不妨全面客观地给予他一份理解和同情,可恨之人也有其可怜之处。

五、巧妙用信展开故事情节

名著《红楼梦》中介绍房间的布置,很少直接着笔,一般都是以他人之眼来观察,再借作者之笔来展现。比如,贾宝玉的房间布置,就是让刘姥姥来观察的:“抬头一看,只见四面墙壁玲珑剔透,琴剑瓶炉皆贴在墙上,锦笼纱罩,金彩珠光,连地下踩的砖,皆是碧绿凿花,竟越发把眼花了,找门出去,那里有门?左一架书,右一架屏。”

在巴金先生的“激流三部曲”中,很多故事情节出现的也很巧妙,不再顺着故事一溜儿写下去,而是通过书信的方式来展现。比如说《秋》的“尾声”就摘引了觉新写给弟弟妹妹的信中的一部分,来展示大家族分开以后大家各自的过活,母亲精神愉快,生活更顺意了,三妹学习更加刻苦,黄妈仍然留下来照顾大家,琴减去长头发了,觉新辞去工作了,每天看看书,教翠环写写字之类的生活琐细,都在信件中一一展现了。

“激流三部曲”已经看完一遍,回味一下,似乎还是局限在情节上的些许收获,写法的感悟很有限,语言的提升更需过程。提醒自己:好书还可细细读,希望会有更多的收获。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读巴金先生《秋》有感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