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写年度读书报告的时候,年初立下的Flag倒得有点厉害(惭愧),年初我给自己定的读书目标是2017年要读完100本书,但实际读完的是45本,一半儿都没有完成。当然啦,读书并不能光看数量,但读书数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在阅读上花费时间的多少。上半年课业繁忙,但仍保持着一定的阅读数量,下半年相对较为闲暇,数量上却有所下降(看的电影电视下半年明显增多),时间管理有待提高。
2017年读的书包括人文类、社科类、漫画类,其中又以文学居多。相比于2016年,我觉得2017年的阅读体验有所上升,根据读书标记,在2017年看的45本书中,让我觉得看了之后感到非常后悔的,只有一本,这也算是完成了2017年的读书目标之一——读经典。下面是我个人2017年读过的好书TOP10。
1.李泽厚/《美的历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春节期间,与家人共游梅花洲,入园几步,就被一张宣传广告所吸引,“凭门票购书满50减30”。旅游景点内设书店其实并不鲜见,但这张广告还是吸引了我。推门进去,想要探探这家店内书的质量。一楼书不多,书架上多为文史哲类书目,几乎部部是经典,一抬头,发现了曾仰慕许久而未读的《美的历程》,该书是李泽厚先生所著。李老先生沿着中华的艺术史讲述华夏的思想史,一点一点娓娓道来,让人欲罢不能。心有所惑,看书阅读时便自动从书中寻找惑的解答。但其实,这本书并没有解决我内心的惑,却让我找到了和我一样有如此困惑的人。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怎么做才能体现生命的价值?生命本身或许毫无意义?
2.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人民文学出版社
在木心先生的影响下开始接触陀氏的小说,之前看了《罪与罚》,惊叹于陀氏的心理描写,到现在都还记得当时看得我浑身发抖,尤其是主人公杀死老太太后第一夜的心理活动。所以后来又读了他的《卡拉马佐夫兄弟》,看这本书的时候,人的怜悯之心会很快被陀氏激发出来,人物描写并不脸谱化,小说里最吸引我的也并不是善良的主人公阿廖沙,而是德米特里和斯麦尔佳科夫。这本书读起来和《罪与罚》一样震撼人心。
3.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第一卷》/译林出版社
信誓旦旦买了一套《追忆似水年华》,目前看到第三部,但处于暂停状态。之所以推荐第一卷,是因为我觉得,第一卷文字太美了!!!
4.白先勇/《树犹如此》/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树犹如此》是白先勇先生的散文自选集,算是半部自传吧,回忆了他的个人经历,遇见的师友。和当初读三部曲《台北人》、《纽约客》、《孽子》的感觉很相似,都是一读就停不下来。但由于《树犹如此》收录的是多是回忆性散文,在文学价值上到底不如上面三部小说。 然而,比小说更直接的是,透过这本书,作者能够更加了解作者个人的心路历程,在一行行文字中,白先勇先生那种悲天悯人的情感着实让人感动。另外,从这本书中也可以看到50年代以来,台湾文学的一个发展情况。很多有名的台湾作家几乎都和白先勇先生是前后辈的关系。想说的还有很多,但通篇读下来,体会最深的就是白先勇先生悲天悯人的情怀和无常的人生态度。在书中,白先勇先生用《金刚经》中的一段话描写他友人,但我觉得,这亦是他自己的人生态度吧。
5.赵鼎新那本众所周知的那本书
此书豆瓣没有条目。个体,学生,国家,军队,社会。他们很勇敢,但也不理性;他们可以保护我们,亦可以消灭我们;此事之后,自由几乎再无可能。
6.孙立平/《转型与断裂: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清华大学出版社
为了完成课程作业读的,写了一篇书评,后来又看了孙立平老师另一本转型社会学的书——《断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两本书在内容上有很多重叠之处。前者虽写于20世纪90年代,但其中描述的问题直到现在依然颇具研究价值。孙立平老师在书中提出的“断裂社会”这一概念最让人印象深刻。偌大的中国,断裂的社会,现实不断上演《北京折叠》。
7.鲁迅/《鲁迅杂文全集·上册》/北京燕山出版社
读初高中的时候,非常不喜欢读鲁迅先生的文章,因为课后题都是问 XX象征着什么?答案都是XX揭示了旧社会XX的黑暗与丑陋。此书购于杭州某地下打折书店,后来再去寻,已无踪迹,貌似是因为G20城市改造被拆了。觉得非常幸运,偶得此书,让我再次接触鲁迅,没有了课后题,读来很有劲。
8.希梅内斯/《小毛驴与我》/青岛出版社
恩,之前写过一篇书评。看过的最温柔的书!
9.高华/《在历史的风陵渡口》
此书豆瓣没有条目。震撼人心指数五颗星。中国近现代史。
10.傅高义/《邓小平时代》/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虽然有很多内容出于某原因写得比较保守,但还是能从整体上看出我国建国以来的政治逻辑以及当时的改革对现在造成的某些影响,改革开放几十年,这些逻辑并未消失,某些影响根深蒂固,读的时候让人想起霍布斯的《利维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