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对今,圆对方。严寒对酷暑,春暖对秋凉。
晨对暮,雪对霜。和风对细雨,朝霞对夕阳。
桃对李,柳对杨。莺歌对燕舞,鸟语对花香。
这是小学一年级的一篇课文,选自清代车万育所著的《声律启蒙》。
因为上小学的妹妹每日朗读,在她的感染之下,我于是在20岁重新开始学《声律启蒙》,补起童子功。窗外雨声淅沥,屋里茶香氤氲,外面是大世界,书里是小人间。天是银色的,云是绿色的。借一场古典的梦,坐在车万育用文字构建起的一叶轻舟上,好像坐在顺流而下的皮筏上,一路上,草的气候,携着明月的呼吸,风的鸣唱,带着铜铃的声音,循着汉语独有的平仄、对仗以及音律之美,探索中华经典的足迹。我用一个下午的时间过完了一生。
本书作者,车先生,康熙甲辰进士,至性纯笃,学问赅博,满腹经纶,古文造诣厚重渊深。
说来惭愧,我从刚接触国学时就知道《声律启蒙》的存在,但只将其摆放在儿童读物的位置,殊不知这《声律启蒙》包含的内容,涉及天文地理、神话典故、时令文史、人伦世俗、宫室珍宝、山川景物、器用饮食、花草鸟兽等,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可谓“一字一世界,一笔一乾坤”,这其中几乎罗列着古诗文中出现的所有意象。此外,《声律启蒙》还是一部集大成的作品,它可以称得上是古典文学的浓缩,读罢可充分感受到汉语之美。我贫瘠的思想和匮乏的词汇无法形容我读后内心受到的震撼,在国学这片广阔无垠的文化海洋里,我渺小至极。
那个飘雨的下午,当我走进这个语言世界里的时候,我发现我再也走不出去了。
我贪恋于“柳塘风淡淡,花圃月浓浓”,于无声处,我听到了世间最清澈的语言。读至“秋雨潇潇,漫烂黄花都满径;春风袅袅,扶疏绿竹正盈窗”,只觉周遭空气里盈满了一股湿润与清香。透过“凊风生酒舍,白月照书窗”,那于飒飒凉风中,与书为伴,以窗为友,书窗相宜,再配之以皎皎明月,半掩小亭之中悠悠传来古琴之音,即使在这个微雨的下午,也实在令我心向往之。
我亦惊叹于“一堤杨柳绿,三径菊花黄”,这些简简单单的文字,信手拈来的意象,组合在一起,竟能创造出如此深远的意境,恰正应了“大道至简”的思想。余秋雨在《唐诗几男子》中写到:我心中的唐诗,是一种整体存在……只要粗通文墨的中国人一见相关的环境,就会立即释放出潜藏在心中的意象,把眼前的一切卷入诗境。我只是这样淡淡地读过一遍,但很多与此相关的诗句或者是情境便立刻涌上心头——想到《归去来兮辞》,想到“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想到那一位隐居南山的老人,也想到“六桥烟柳”,想到“苏堤春晓”,想到那位频频被贬的词人的无奈与心酸、潇洒与坦荡……即使我们相隔千年,但那种穿越时空的安静悠然或忧伤怅惘,也只有中国人才能体会的到。
星拱北,月流西,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柳摇春日昼,梅弄月黄昏” 一年四季的衰颓与新生就在这样简单的字句里唯美交替着。眼前季节不可辜负,在彭泽县观杨柳和烟,于武陵溪赏桃花流水,谁说我们被困在了这个春天?只要心中有河山,我们随时都可以开始一场旅行。
有多少人和我一样,因为诗文中绚烂的色彩勾勒,而无比热爱人间。花明柳媚,橘绿橙黄,一幅幅油画在脑海中被描画出来,或许,能够感受美,才是人世间最幸福的体验。逢至“平展青茵,野外茸茸软草;高张翠幄,庭前郁郁凉槐”,原来世间的一草一木都凝结着自然的精华,在文字朴素的堆砌中,充满了灵性与生气,这世界有那么多种绿,总有一种绿,能治愈人心。
除了草木衣食,云鬓花颜,书中更不乏警世名言,比如:笃志诗书,思入圣贤绝域;忘情官爵,羞沾名利纤尘。某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在此也可窥见:幽寺寻僧,逸兴岂知俄尔尽;长亭送客,离魂不觉黯然消。
缕缕轻烟芳草渡,丝丝微雨杏花村。馥馥早梅思驿使,萋萋芳草怨王孙。这些凝结着智慧的联,在晦明变化的人间朝暮中,闪现着艺术的光辉,细究之下,这中涵盖的深意,足以让人参悟一生。毕竟中华文明五千余年,也只出了一部《声律启蒙》。
去年,美国著名投资家吉姆·罗杰斯带着他的一对女儿出现在《经典咏流传》的节目舞台上,姐妹二人用流畅的语言演唱着中文曲目。除此之外,她们还在节目上自信地展现了自己漂亮的毛笔字,技惊四座。作为享誉世界的投资家,罗杰斯曾不止一次表示自己看好中国的发展前景,并且说:21世纪是属于中国的。因此,他让宝贝女儿们学习中文、精通中文、了解中国。我们说《声律启蒙》何以如此动听,正是因为它唱出了中国语言才具有的美!
现在我们常说“文化自信”,究竟什么是“文化自信”呢?就是中国几千年悠久的文化历史底蕴让每个中国人散发出来的自信。习总书记说,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以德服人、以文化人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中华民族的发展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我们的文化却总能在历史的不断变迁中,再创新意,不管何时,都能给我们带来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我们以此为傲,在多样的世界文化中,中华文化永远像星星一般,在历史的天空下显现着全部的美丽。
时尚易变,经典永恒。泱泱华夏千古风华,我们要继续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旧时烛火的余热虽早已消耗殆尽,死灰余烬却依旧划破苍穹。
传唱了千年的仙乐,还要由我们一代代地传唱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