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伊始的纽约,先是骤然而至的冰雪,让姗姗来迟的春天的脚步变得迟缓。而后连日的阴雨绵绵,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阴郁,叫人提不起精神。
【1】
康州闺蜜同学发来短信说,哎,每天只要多做点儿事便腰酸背痛的,真是岁月不饶人啊!末了来一句:我们都老了。
对于变老这件事,总体来说,倒是比较糊里糊涂的。当年在镜子里看到自己眼角第一条皱纹出现时,并未像很多人那样瞬间惊呆,平静地对自己说:年龄到了。
可年轻真好啊。
十多年前在曼哈顿工作那会儿,因为和闺密同学工作的地点仅差几条街而已,每每一到周末,就约着吃饭,看电影,到Soho参加舞会,爱上柔肠百转的小说…那时的自己无忧无虑,如键盘上欢快跳动着的音符。
回首过往青年时的岁月,我们不免戴着玫瑰色的眼镜看世界,不能忍受跟自己相处。每当不得不与我们空虚烦躁的思想独处,就必须用刺激物来让自己忘掉那荒芜的内心世界。那或许是很多人冲向电影院,亦或是找点别的什么能让他们忘掉自己的事的原因吧。
诗人勃朗宁这样形容年轻人:漂亮只属于年轻人,年轻人是这个世界上的装饰品,TA们身材苗条,行动敏捷,美丽动人,因为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就没人能容忍他们的存在了。
造物主的安排是让年轻人外表迷人,而给他们时间来增长智慧和见识。然后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来生存,同时丢掉迷人的外表。
【2】
林语堂笔下对中年女性的描述未免有些尖酸刻薄。
认可保持中年女性最好的状态:既要有勇气承认变老的事实,又要清醒地认识自己,不断具备提高和完善自己生活方式的能力。
喜欢“风格”这个词。正如一部优秀经典的传世作品,往往有其深刻的、不因时光流逝而褪色的“风格”; 而风格诠释在人生中,就是时光沉淀下来的、充分消化了了的、真实的自我。
常常讶异地看到,不同的树种在同样的一种气候中,会展现出截然相反的季节面貌:有些树反复开花、结子、抽芽、凋谢,有些树春夏秋冬,常绿不改。
从孩提到青年、中年、老年…我们总是会在各种问题中度过,留下些自己的生命之痕。上天对你关了一扇门,一定会为你开另一扇窗。《侏罗纪公园》里的一句话,印象深刻:“生命会找到他自己的出路”。风格是一生寻寻觅觅找寻的那条路,沿途披荆斩棘所到达的终点。
【3】
很多时候,我们的记忆里会有一些味道,一种味道,就让我们回忆起一段过往:
走在法拉盛的街头,不经意看到街边的小摊,忽然想起小时北京的清晨,那种闻到的煎饼果子的香味;一个热狗,会想起当年一个人漫无目的在纽约闲逛的场景。纽约的冬天,裹着厚厚的大衣围巾,在路上匆匆行走的时候,突然闻到了一种小时在故乡冬天的味道;一段人迹罕至的纳木错湖的描述—让自己想到了当年站在它旁边的那种勇气,那种感觉是用任何一种言语都无法表达的激动和美妙…
这些奇妙的味道夹杂在一起,让内心是多么地笃定和丰盈,它们都是我们这一生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
【4】
中年容易让人陷入深深的回忆中,因为回忆安全可靠,可以随自己的心意为它蒙上玫瑰的色彩。
然而,我们慢慢地都会不可避免地变成无聊的大人:周围的空气竟也是慢慢地相似,固化,好像风吹一吹,都吹不散逼仄生活的俗气。
中年,理应具备一种理性思考的能力。它让生活,人生朝着一个可控的方向去发展。
不管什么事情,都要去尝试。当然不是要求一个非健康的人去超越其健康指数去做损害生命的事,而是从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上去解决人的一种困惑。当我们迷茫、苦恼的时候,可以通过’亲力亲为’来解决我们的困惑。
给自己增加些生活的趣味,玩物养志,却也没什么不好。画画,书法,种花,一种乐器等等,能附庸风雅,更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