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威宁遇见干海子

文/马志雄

我仿佛是第一次到这里,故乡如若异乡。又好像是重逢,熟悉的山水,熟悉的草木,熟悉的你。

东边是大道,城连着城,南边是一抹青黛,西边是山,夕阳在云霞里忽隐忽现,北边还是山,我们可以依傍于此。中间就是干海子,仿佛是草海的缩影,水还算清澈,映着蓝天和云霞,映着青山和绿草,映着你和我,独有一番韵味。

干海子位于威宁县城郊,离草海火车站很近,它没有草海的名望,没有杨湾桥的秀丽,却同样具备高原湖泊的灵动和细腻,况且我更喜欢从鲜有人问津的无名山水间获得从尘世喧嚣刹那的超脱。

我自小就酷爱山水,那种对山水天然的亲近不是一句“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所能解释的。离家不远处有一条小河,水量不大,枯水期还有断流现象。那里的山尤其险峻,河流在深谷中慢慢延展开去,不知要途经何处归向哪里。每逢夏季,水量稍大一点,天气炎热,我们一群伙伴带上锄头等工具,挖掘碎石泥土截流,水位上涨近一人高,便扑入水中如游鱼欢快活泼。

后来,在兄长的指引下,我重走求学之路,一走便是十数年。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听说临镇中水的教育成绩很好,而且我一直想着要去亲近中水镇的三条河。尤其是前河,我住河这边,学校在河那边,那时没有桥,每天都往返趟水两次,从此便与中水的河产生无法割断的联系。

再后来,历经不少人生的波折起伏,亲近山水似乎成了对生命的救赎。如陶潜归于田园,悠然见南山,如苏东坡寄寓赤壁,享受江面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这时的山水已非自然山水,更多是人文情怀的救赎,于是我去过太湖,去过西湖,探索京杭运河,探索乌江源流,游历滇池洱海,游历汉水沱江,终没有归于威宁山水之间那般难以割舍的情怀,不管你出走多远,都是这一方山水牵系着你。

干海子三面环山,西面与北面两个山头突兀起来,不算高拔,却也颇有气势,东面敞开胸怀,是高楼林立,是车水马龙,仿佛意在以出世之心去接纳最深的红尘。

在这方自然山水与城市紧密衔接的地方,有一座风格朴实的清真寺,是当地穆斯林举行各类宗教活动的场所。

我们刚到干海子北面的湖畔岩石上坐下,尽情享受这难得的宁静。夕阳西下,余晖映照在水面,连同山的倒影,草木的倒影,游人的倒影,如在画中。恰逢清真寺传来诵经的声音,深邃悠远,这时我知道,人们该从繁忙的俗务里抽身了,去面对自己,去成为自己。

从干海子回来,巧合看了一部电影《藏北秘岭:重返无人区》,更被那自然的魅力所震撼。于是我想到画家高更在一幅画里的追问: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将去往何处。在我看来这不是追问,而是陈述。我似乎知道我该泊心何处了,泊心之处即是人生归处。

戊戌七月廿二于干海子随笔寄伊人数言题曰《在水一方》——

傍晚云霞如梦,在明澈的波光中

或有鱼儿攒动,水草留存夏日的青翠

我们的影子在湖畔被拉长,连同岁月

我如若这水,它没有忧,也没有愁

我如若这水,涟漪是爱你的心迹

我如若这水,承载你朝我心之所向

湖畔清真寺传来一阵诵经的声音

深邃悠远,仿佛可穿透尘间的一切

你我在山水画里,一切归于寂静

马志雄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我在威宁遇见干海子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