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沉默》:十字架的践踏、担负和救赎

十字架的践踏、担负和救赎

文/马志雄

“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 (《圣经:新约马太福音》7章13-14节)

“这里的路很狭窄,不好走吧。”吉次郎,那个不断忏悔不断弃教的吉次郎对司祭说,在他们走过海岸的时候。我知道,吉次郎话中所指显然不只是脚下的路,还有朝向上帝的路,也是狭窄的难走的,正如圣经所言。

十七世纪初,日本战国时代结束了,天主教在日本传播的时代也结束了。

德川幕府下达禁教令,那里的基督徒,只有两个选择:殉教或弃教,即受苦刑而死或是从圣象上踩踏过去。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葡萄牙天主教司祭洛特里哥绕过非洲好望角,到达中国澳门,而后偷渡日本,开始了他重走荒原之路,去日本担负起十字架的使命。

来到日本后,司祭面对的是信徒的贫穷、痛苦、死亡或背叛。

“你们不会再碰到苦难了,主不会永远抛弃你们,他会洗涤我们的伤痛,会伸手拭净血迹,主不会永远沉默。”

他这样对信徒们说,也是在绝望之中给自己鼓励。他知道,罪大莫过于对上帝的绝望。是的,他不能绝望,更不能让身处苦难深渊的人们绝望。

“主啊,你为何沉默?你为何一直沉默着呢?你还要给苦难的人多少试炼呢?”这是司祭对主的质问,而不是祷告,这也是面临苦难时候内心最真的声音。

主是至仁至慈的,是无所不能的,可面对人世间这样的苦难和恶,上帝啊,你为何视若无睹呢?你为何一直沉默呢?信者此刻需要神迹以坚定信心。

“我天生就是弱者,上帝却要我模仿强者,那是毫无道理的!”吉次郎,那个不断忏悔不断叛教的吉次郎这样对司祭说。

是的,主不会强人所难。耶稣基督对犹大说:“去吧!你所作的快作吧!”

眼前是被焚毁的村庄,是忍受贫穷和劫难的人,是被处以“穴吊”之刑而死的信徒,是大海的沉默,是主一如既往的沉默。

“神,真的存在吗?如果没有神,那么自己这半生以来万里波涛,漂洋过海,把一粒种子带到这不毛的岛上,就非常滑稽。”在一个沉寂的夜里,司祭在心里反复思量,但一次次说服自己:上帝与我们同在!

“走吧,到天国的教堂去吧!”在痛苦之余,人们唯有依靠天国才能继续活下去。可是,天国变成希望唯一的寄托,这种悲哀是主愿意看到的吗?

如果神真的不存在,那么走过荒原,历经生死试炼,恰是一场闹剧。人们依旧在承受苦难,海上除了受刑的人最后的呻吟,就剩下沉默,包括神的沉默。司祭洛特里哥心里突然多了一丝幻灭感。

后来,有一件事得到了证实:司祭洛特里哥的老师费雷拉神甫弃教了。我是否应该嘲笑人的命运呢?不是怀恨,只是嘲笑自己恍若闹剧的命运。

不,不是这样的!“求你让我们的生涯纯洁,求你让我们的道路平安!”司祭依旧在祷告,虽然那么多次的祷告并没有能够减轻那些饱受苦难的人们的痛苦,神,仍然沉默。

“只要你弃教,只要你踩踏圣象,他们就可以得救了,神甫,你应该是慈悲的。”司祭隐约听到正在被处以穴吊之刑的人在呻吟,那呻吟和着大海的沉默,和着神的沉默,一阵阵像针刺中心脏。

他是基督徒,是教会派来的司祭,是要为大家牺牲才来到这个国家,但事实上,却是日本的信徒为了自己一个个死去。行为,要怎样才能分出正邪善恶呢?

司祭一时陷入迷惑,来到这里,确是人们在救赎他,而不是他给予信徒救赎。

最后,在各方胁迫和费雷拉神甫的劝说下,司祭洛特里哥终于说出“弃教”两个字,并从耶稣基督的圣象上踩踏过去。

“踏下去吧!我就是为了要让你们践踏才来到这世上,为了分担你们的痛苦才背负十字架的。”神不再沉默了,他在司祭的心里借圣灵发声。是的,神在说,我没有沉默,而是在与你们一起受苦。

就这样,洛特里哥成了“弃教的保罗”,费雷拉神甫成了“弃教的彼得”。

我想,这个时候他们离耶稣基督更近了,或者说他们像耶稣基督那样去行动了。

基督徒,不仅仅是只在祷告,只在求主护佑,甚至责备主的沉默。更重要的是自觉的担负,像耶稣基督为人类担负起十字架那样,去担负人类的生命,担负苦难,担负善良和罪恶,担负背叛和忠贞,担负来自人类世界的践踏和侮辱。

“我会分享你们的痛苦,我就是为此而存在的。”司祭开始明白并坚信,神是存在的,自己的人生本身就在诉说着神,唯一的主。

早在16世纪初,马丁·路德进行宗教改革,宣扬“因信称义”,对于基督徒,信和义在哪里呢?我想,自从司祭洛特里哥说出“弃教”二字并踩踏圣象开始,骨子里的疼痛让他明白一件事:宣教最好的方式,就是去担负。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我读《沉默》:十字架的践踏、担负和救赎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