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只记得,唐璜带着他的1003位情人走过舞台的场景,其余故事,乃至关于唐璜的死,大家很少放在心上,但唐璜确实死了。
直到唐璜死了很久,人们都几乎忘记这个人的存在,歌德评价说:“愤世到了不顾一切的辛辣程度,温柔到了优美感情的最纤细动人的地步。”显然,歌德,这位浪漫主义诗人,他懂得拜伦,也懂得唐璜。
我现在要抛开各种成见,抛开故事在某些情节的纠葛,如果死亡是一种彻底的救赎,我要探究一下,唐璜之死。
有人说,唐璜死于某个情人的复仇。这个复仇的情人,大家都说是埃薇拉,除此之外,唐璜不可能死于其他女人之手。是的,埃薇拉本是个虔敬的修女,因为唐璜,她放弃了上帝,可是,她同样失去了唐璜,这种怨恨是常人可以理解的,她应该复仇,作为一个被伤害的女性,作为一个远离了上帝的女性。
但当我们冷静下来,比埃薇拉还要冷静,就会发现,她不会杀死唐璜,尽管她恨他,恨意化作内心喷涌的血液。因为,当他选择唐璜而背离上帝的时候,她的世界里就只有唐璜了,如果唐璜死了,她就被剥离得一无所有。
我的结论是,唐璜几乎不可能死于情人的复仇之手。
也有人说,唐璜是悔恨自杀的。他们的依据是,唐璜是个大骗子,是背离上帝的大骗子,浮士德也是最后悔悟了,唐璜也一样,悔悟之后难以承受心灵的罪,畏罪自杀了。
可是,谁能说唐璜是个骗子呢?首先,如果说他是骗子,那么在行事之前要有足够的时间谋划好他的骗局,这是骗子行骗前的必要准备。其次,如果说他有悔悟,那也是没有依据的,因为唐璜从来就不会像平常人那样沉浸在回忆中。这个人物,莫扎特最能明白,克尔凯郭尔也看得透彻,唐璜是没有时间性的存在者,他只有当下的体验,直接的审美,恰巧不像很多人,在过去现在着,或在未来现在着,恰好没有现在,对于当下来说这样的存在状态是缺席的,是对自身的不在场。
既然唐璜没有事前的精心谋划,也没有事后的耿耿于怀,那就不能算是骗子,也不可能是悔悟自杀。
还有人说,唐璜死于道德的宣判。他们从莫里哀的剧本里找到线索。是的,莫里哀造了一尊石像,取了唐璜的性命,还将他打入地狱,永世不得超生。
在中国的话语里,也同样做出宣判:唐璜是西方没落的旧贵族代表,显然是革命的对象。西方的宣判似乎更严肃,同时扣上宗教和道德的帽子,唐璜,必然会窒息而亡。
尼采说,要重估一切价值,站在这样的立场,就像拜伦给唐璜的定位一样,他是一个英雄,是一个像阿伽门农那样的英雄,死亡也成了他对抗世界的最后利器。可惜,拜伦还没有看到唐璜的死亡,自己已命陨希腊战场。
我们可以确定唐璜的死因了,他想要从道德的和宗教的生存境遇里退回来,作为一个纯粹审美的存在,这是冒险,结局几乎都是万劫不复。因为我们被同一种价值观引导前行:要像耶稣基督那样去担负十字架,要像东方式的君子那样担当俗世的家国天下。
唐璜死了,死于道德的宣判。之后有人做出这样的总结:首先,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结,仅仅是生命长河中的一个节点;其次,人生百态,谁能确定哪一种存在状态最好呢,被集体宣称为罪的,站在一个更高的维度看,那也可能是理所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