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与天道》读书笔记 ——发现儒家被隐没的大逻辑

/ 颠覆陈言,粉碎谬论。/

读古今注疏,经常会遇到读不通、弄不懂的情况。我们所接受的教育,使大多数人形成一种惯性思维:读不懂,首先怪自己学养差,尚不足以理解此等高深学问。《论语》作为经典中的经典,全书总共不到五百章,合计一万多字,老师宿儒讲论了二千多年,按理说,应该了无剩义,但大量的解释文本中有太多莫名其妙的讲说,横竖摸不到头脑,几欲使人撞墙,某些解释完全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在王曦看来有超过一半的章节文句被曲解,意义被遮蔽,“待发之覆”尚多,需要重新阐释,再度发现。所谓“发覆”,分两种情况。一种只是字词训诂意义上颠覆,而在义理方面无关宏旨,故仅可称之为“发现”;第二种则是义理层面上的“发明”,即是推倒一切成说,自出机杼,证成新解,不但击穿某些对孔子思想的传统认知,还孔子以素颜,并且替原始儒学揭发出若干未曾示人之新面相,清理出一系列湮没已久的大逻辑。就这样,几年时间,《论语绎读》书成。本次出版的卷一内容为第一篇(“学而第一”)至第六篇(“雍也第六”)。

对王曦而言,阐释《论语》的过程就如同行在山阴道上,“发现”和“发明”应接不暇,如入宝山,如登春台,诸般异说新论,或可补前修之未密,未敢自专,先抛出来在本次活动上请大雅方家教正。

即刻扫码预约直播

《论语》是中国人的精神原乡

“……理解古人,是为了理解当下和自己,所以也想借疏解《论语》,探究一下古人是如何思考和生活的,以及我们今天的生存状态与孔子和《论语》的关联性究竟有多大。一言以蔽之,叫同情之了解…… 在我看来,《论语》就是这样一种东西,它使得一个个“我”变成了“我们”。或者说,《论语》就是中国人的文化原乡,尽管回不去了,但总也忍不住要回头望一望我们来时的路……”

活动主题

性与天道——发现儒家被隐没的大逻辑

活动嘉宾

主讲 :王曦

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任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先生学术助手。后以出书卖书为业,近年专心写作。与书为伴,以遣无涯。

主持:樊沁永

扬州大学哲学系副主任,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博士后

《论语绎解》以“良知”辑选历代注释,言求贯意;以“性情”灌注生猛口语,性直情激;以理服人,不避近贤,以理性精神扫除因敬畏而唯诺的诠解态度,对治传统读法弊端。“ 子之所慎:斋、战、疾。”刚刚进入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我们就被疫情(疾)和战争(战)困扰,对于未来何去何从?是否需要冷静的“斋戒”,复归古典,慎重的决定“我”和“我们”的行止?王曦先生的《论语绎解》提供了我们一个有益的参考。

嘉宾:梅剑华

山西大学哲学院社会学学院教授

读王曦的《论语绎读》,感觉他在掀桌子,钱杨二李皆不是。但他自有底气,这源自王曦多年揣摩出来四个《论语》读法:一是对读法,看版本优劣;二是细读法,审字词、审标点、审句式、审句意;三是还原法,还原思维方式、还原文化传统、还原对话场景、还原底层思想;四是语境法,以论语解论语。四条读书法可谓说尽古今论语之读法。《论语》乃历代学术思想“兵家必争之地”,《绎读》一扫旧说,期待久矣。

嘉宾:陈石军

北京体育大学人文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论语绎读》用冷静、体贴的方法读出了《论语》的温情之处。太史公作《孔子世家》云:“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今予读《论语绎读》,虽未与王曦先生谋面,亦能想见其为人。

主办:學人Scholar|扬州大学哲学系|北京贝贝特

协办:湖岸出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活动时间

2022.5.18

本周三晚19:00-21:00

微信视频号 王曦知道,腾讯会议

扫码预约直播

相关图书

《论语绎读 卷一》

王曦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湖岸

平装版定价: 89元

精装定制版定价: 139元

王曦把历来对《论语》的误读和误解清洗一过,力图造作出一种既能在学术上有所树立,又不失普及价值的新读本。在文本层面,经由细读的功夫,直达文字和意象背后的幽隐之境;善用以《论语》解《论语》之利器,使若干散乱的章句串联为一体,并形成回环互证的关系,从而为诸多向称难解的篇章确立达诂。在思想层面,颠覆陈言,发明新旨,不但击穿某些传统认知,还孔子以素颜,并且替原始儒家揭发出若干未曾示人之新面相,清理出一系列湮埋已久的大逻辑。同情之了解,以达致与孔子心意相通;滋味之绎读,以重返我们的精神原乡。

王曦,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任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先生学术秘书,后以出书卖书为业,近年专心写作。与书为伴,以遣无涯。

理解孔子的焦虑、愤怒和孤独,

与孔子的决绝、弘毅和勇猛发生共鸣。

王曦先生的《论语绎读》的献辞是献给任继愈先生,在我读来,王曦已经青出于蓝。这是我的同龄人向孔子和文明人生致敬的作品。全球化下的人生将会分为两类,读过孔子的人和未读过孔子的人。

——余世存(学者 作家 诗人)

在传统文化存亡的秋冬之际,要保留传统的谷种,不是抱残墨守,更不是推陈出新,而是应该做一些因应时代的“翻译”工作。这其实也正是历代先儒的重要工作……《论语绎读》正是这样的“翻译”作品:接续传统,针对时代问题回应。

——周飞舟(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古往今来,《论语》的注释蔚为大观,然而研究者也未必读通、读懂了一部《论语》。本书以“绎注”为名,绎,理也,如抽丝般的注释却晓畅易读,亦庄亦谐,其中接地气的话,更是俯拾皆是,读之令人会心一笑,忍俊不禁。同年王曦先是随任继愈先生读书,后创办书店,浸淫书海久矣。“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套一句《论语》中的话,正是斯人也,而有斯书也。

——刘蔷(清华大学科技史暨古文献所研究员)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性与天道》读书笔记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