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愿意听别人说书?

有个app叫懒人听书,懒人听书的概念就是把书里的文字用机器读出来,这样就可以使得一些用户在一些特殊的场合可以听到自己想看的书籍。很多智能音箱就靠着有声读书推广自己的产品。

还有一种app是用十几分钟时间,把一本十几万字的书的内容精简,用他的眼光和阅历把书中想表达的概念和中心思想汇总并转述成语音。

比如某app的推出的每天听本书的活动,年费365元,就是意味着你可以每天花一元钱听到一个专门的读书团队把读书心得和体会讲给你听。

图片

为什么很多人会愿意去听别人讲书呢? 原因在我看来大抵有三个:

1.现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泛滥,大家很难通过筛选得到需要的信息,通过听经典的书籍而且还是牛人分享的,他们很愿意花费时间和金钱在上面。

2.90后的时间太宝贵,已经很难有大片 的时间空出来静下心来读一本书籍,所以通过听别人讲书,可以达到快速把握到书中的大致内容。这样的读者很难深入挖掘到可以应用到生活的东西。

3.可以自己把书买来,结合牛人的读书语音,来分析看看他们读书的收获和自己读书的收获有什么不同,慢慢把自己的读书总结归纳的能力像牛人靠拢,这样就可以自己看书并应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

今天在浏览简书的时候,看到这样一篇文章《知识付费这两年,我花5000元买的4个教训》,2016年被称为知识付费元年,得到、在行等搅动着大家知识焦虑的神经;2017年这股风已经越刮越猛,知乎live、喜马拉雅付费课程等让大家觉得:原来改变命运的知识我只是还没看到!

知识付费已经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名词,智商税也是很多人盲目地投入时间在这些知识付费app上面的原因,生怕自己没有赶上时代的步伐而被淘汰。

网上很多课程的标题你就会发现:大多是“一小时建立”、“一周学会”、“快速”、“转折”、“改变”、“命运”等字眼。比如彪悍一只猫的《普通人快速崛起的十大狠招》、李笑来的《1小时建立你的阅读操作系统》,Scott Young的《如何在短时间内掌握一项技能》等。

但是当你打着鸡血听完之后,生活其是不会快速改变的。作为一个普通人依然无法崛起、一个小时仍然不能建立好阅读操作系统,短时间内仍然没法掌握一项技能。

不是说听别人讲书不好,如果可以听别人讲书,然后自己把自己读书的心得与他们读书的心得做比较, 提高自己的读书收获的能力,且可以像牛人一样,可以把书中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以上~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为什么有人愿意听别人说书?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