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幼习画
徐悲鸿出身贫寒,自幼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6岁时跟着父亲读四书五经,后来又学绘画)。出生在屺亭桥镇的一个平民家庭的徐悲鸿,原名寿康,年长后改名为“悲鸿”。父亲徐达章是私塾先生,能诗文,善书法,自习绘画,常应乡人之邀作画,谋取薄利以补家用。母亲鲁氏是位淳朴的劳动妇女。徐悲鸿9岁起正式从父习画,每日午饭后临摹晚清名家吴友如的画作一幅,并且学习调色、设色等绘画技能。10岁时,已能帮父亲在画面的次要部分填彩敷色, 还能为乡里人写“时和世泰,人寿年丰”等春联。
赴外辗转
13岁随父辗转于乡村镇里,卖画为生,接济家用。背井离乡的日子虽然艰苦,却丰富了徐悲鸿的阅历,开拓了其艺术视野。17岁时,徐悲鸿独自到当时商业最发达的上海卖画谋生,并想借机学习西方绘画,但数月后却因父亲病重而不得不返回老家。
家庭生活
徐悲鸿17岁时父母为他娶亲,但他不满这门婚事离家出走,后被父亲抓回来结婚。18岁生子取名为劫生,意即“遭劫而生”,但家人为他改名为吉生,后早夭。徐悲鸿不愿被家室拖累,到上海学画。认识老师兼同乡蒋梅笙教授,同时认识他二女儿蒋碧薇(棠珍),蒋碧薇原已安排好许配给苏州查家,在徐悲鸿到法国前与他私奔。后来生了儿子徐伯阳,女儿徐静斐。28年后分手做了张道藩的情人。廖静文是徐悲鸿的学生,徐悲鸿身体不好的时候照顾他,1946年嫁给比自己大28岁的老师,生子徐庆平、女徐芳芳,一直陪伴徐悲鸿直到他去世,结婚共7年。
徐悲鸿长女徐静斐记忆最深刻的是小时候父亲和母亲蒋碧微常常吵得不可开交。母亲专横跋扈,脾气非常暴躁,因此,徐静斐在感情上并不依恋母亲,她几乎没有感受到多少真正的母爱,也没有得到过多少家庭的温暖和幸福。但是,徐静斐极爱戴仅比她大6岁的继母廖静文。从40年代她与廖静文相识,在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中,她与这位感情丰富、心地善良、深明大义的继母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特别是让徐静婓感佩不已的是,继母虽然比父亲小28岁,却极为敬重父亲的人品和画品,为父亲作出了巨大的牺牲,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
2015年6月16日,廖静文北京逝世,享年9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