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意)卡尔维诺《马可瓦尔多》
下一本书藏在哪里?就在眼前正在看的这本书中。因为一月份看了卡尔维诺的《文字世界和非文字世界》,他用极短的篇幅简单介绍了《马可瓦尔多》这本书,但是其中有一句:如果没有《马可瓦尔多》,可能就不会有《看不见的城市》。言下之意,这两本书存在某种微妙的血缘关系,这引起了我的兴趣。尽管看完书后,我没看出来血缘关系在哪里。
在找这本书的过程中,一不小心找到了译林出版社新版的卡尔维诺五本经典集子,另四本分别是城市和祖先三部曲,这四本我已经有了——但是——最怕这个但是,新版的五本书封面我看了一眼就挪不开眼睛。这套新版封面设计得太好了!画面似乎就是我想象中,梦中的样子,可我无论如何也画不出来。脑一热,手一抖,五本一起下了单。收到书,像做贼一样偷偷拿回家,偷偷撕掉覆膜,心咚咚狂跳。晚上忍不住跟孩子分享买到心仪书籍的小窃喜,他一看书名就炸毛了。
“妈,这几本书你不是已经有了吗?”
“是的,除了《马可瓦尔多》,但这套是新版。”
“有什么不一样吗?”
“没有,就封面不一样,另四本里面内容一模一样。”
“太烧钱了,我要告诉我爸。”
“你告诉他,这套新版就不给你看。”
“那好吧,我保密。”
儿子被我拉拢,掩护着我这个BJNM的罪行。没办法,就像老公戒不了烟一样,我戒不了书。
翻开《马可瓦尔多》,一看就喜欢上了,断断续续看了好久,做了详细的笔记。这本书是1963年卡尔维诺四十岁时出版的作品,写在祖先三部曲之后,《看不见的城市》之前。40岁,如今被叫大叔,也许在他那个年代,还可以保持童真,还可以做个少年。我有点怀疑这本书他是为小朋友写的,整本书散发出的纯真童趣实在太可爱了。看完以后立即推荐给儿子看,果不其然,他看第一章就笑得咯咯叫。
“马可瓦尔多”,一个城市小工的名字,“尔多”总让我想起“耳朵”,马可——挖耳朵?或者是“挖耳朵的马可”。城市里小工随处可见,工地上、工厂流水线、仓库里,不同的是,在卡尔维诺的时代,小工马可瓦尔多在城市里工作,也可以带着一家人在城市生活。如今,小工仍然在城市里工作,却无法在城里生活,城市生活成本太高,他们只能忍受与家人相隔遥远,分散得七零八落的生活。
这本书从马可瓦尔多一家五年的生活中,以季节为序,每年在春夏秋冬各撷取一个片断。生活有很多面,卡尔维诺选了二十个面,这二十个面组合起来,像一个晶体屋,马可瓦尔多一家居住其中。但实际上,他的居住环境很糟糕。一开始他们住在地下室,阴暗潮湿,经过五年的努力,他们从地下室搬到了阁楼。孩子一个个长大,马可瓦尔多和妻子一天天变老,有意思的是马可瓦尔多这个人。尽管他是一个小工,做辛苦的工作却只得到微薄的薪水,艰难的人生并没有磨灭他对生活的热爱。
他热爱水泥森林中一切属于大自然的东西。春天花坛里长出的蘑菇,公司里不被注意的一棵植物,废弃私家花园中的流浪猫……他小心呵护着这些小惊喜给他的生命带来的质感,如一个诗人呵护着自己对文字的热情。与城市对他的吝啬相比,大自然对他慷慨得多。经济的不足,生活的困顿,身体的不适,这些给他带来的郁闷,时常被一阵清风,一场及时雨送走。自然界的秘密财富弥补了他生活中的匮乏。但无论如何,精神财富无法果腹。为了养家糊口,他不得不去做一些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比如扮演成圣诞老人却没办法给自己的孩子送上一个哪怕最小的礼物。
在最后一个故事里,穷人眼中对家具器物的破坏和烧毁房子的灾难却是逗得富家少爷一笑置之的圣诞礼物。如同黑黢黢的森林和白皑皑的雪地交界的地方,贫富之间的分界线一直都在且黑白分明。以欢快开场,以悲伤结局,马可瓦尔多还是那个马可瓦尔多。他和公司主席,他的给点阳光就灿烂的孩子和主席坐拥满屋玩具却高兴不起来的孩子,他们之间,谁更幸福呢?或者换个说法,贫穷和财富带来的灾难,哪一个更多,哪一个更少呢?这说不准,开篇的马可瓦尔多,贯穿全书的这个灵魂人物,着实是我喜欢的样子——
“这个马可瓦尔多,有着一双不是很适合城市生活的眼睛:标志牌、红绿灯、橱窗、霓虹灯、宣传画,那些被设计出来就是为了吸引人注意力的东西,都从来留不住马可瓦尔多的目光,他看这些东西就好似一眼扫过沙漠里的沙子。”
小草在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