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我最喜欢的部分了。《南方高速》这本短篇小说集来自科塔萨尔另外三个集子,《秘密武器》,《克罗诺皮奥和法玛的故事》,《万火归一》。中间这本名字长的最奇妙怪异,也最引起我的兴趣。
想起曾听人说过,我们都渴望与众不同,没有人不想成为独特的自己。但当生活中真的出现与众不同的人和事时,往往会受到很多排斥,甚至诋毁。这是什么玩意儿?好像熟悉的世界被侵犯了似的,人们自卫式的反问。今天读的这一部分可能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得到这个待遇。为什么不能向前走一步,放下防备心,去看看那个新的,我们从未接触过的东西里面有什么呢?
大多数新事物被创造出来,是人类和上天的好生之德。人类的智慧和上天安排的机遇结合起来,向大众展示世界的丰富性。它们并没有什么攻击性,如果硬说有,那只可能会让我们原有的观念,生活方式,看问题的角度发生一点点改变。这有什么损失呢?我们抱着一年前,两年前,三五年前甚至十年二十年前的观念生活多久了?一小块肉塞在牙缝里超过一天就臭不可闻。那些陈旧的观念,那些几十年如一日没变过的,早就落后于时代,落后于自己年龄需要的处事方式,被捂在脑子里变质、腐烂、生蛆。有些东西早就该丢掉了,可我们还把它当个宝一样捂着抱着亲着,偶尔还拿到孩子们面前炫耀一翻,不知孩子们在心里对此翻了多少个白眼。
今天读《指南手册》和《奇特职业》《指南手册》开始那段类似前言的话我读了好几遍。科塔萨尔又开始烧脑了。拉美作家都是烧脑大师,时常写一段话,写个故事,让人很沮丧地怀疑自己的智商。所谓烧脑,就是说他笔下的文字不是简单的描述,在描述中他加入了隐喻、象征、通感等一系列高难度动作。这是高级的文字游戏,作者想玩好需要非常高的技巧和丰富的学识,同样,读者想读出味儿来也不是容易的事。这样的作品考验着读者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知识结构。脑子里突然冒出个恶作剧的想法:高考如果拿《指南手册》中的一篇文章去给学生做阅读理解会怎么样呢?哈哈,还是不要了吧,若真应验了我要被高中生给骂死。
这么贫有意思吗?
有。
什么意思呢?
意思意思。
到底几个意思?
看你读。
“每天软化砖块的任务,在自称世界的黏性物质中开路的任务,每天上午遇见名称令人反感的平行六面体,对一切各安其位感到犬类般的满足……”《指南手册》就是从这句开始的。猜谜游戏开始。软化砖块指的什么?黏性物质呢?名称令人反感的平行六面体呢?最后一句不用猜,说人类对安于现状像狗一样容易满足。科塔萨尔觉得世界是黏性的,软塌塌,湿乎乎,或许像嚼过的口香糖一样令人讨厌。我倒时常感觉世界像花岗岩一样硬梆梆,一不小心就硌得人生痛。其实不用猜,猜到了也不知道是不是他想表达的。阅读文学作品,全身心去感受就好了,懂不懂的没有那么重要。毕竟作者没有隐藏一个标准答案需要我们找出来,当他在写的时候,也是凭着心中的感受去写的。
从这几个小篇章的内容来看,是出好戏。哭泣指南,唱歌指南,恐惧指南,名画欣赏指南,罗马灭蚁指南,爬楼梯指南,手表指南。他把这些事或物拿来解构了,就仿佛哭泣、唱歌、爬楼梯,是一个个分子,他在实验室里倒腾几下,把它们倒腾成了原子。
我还是摘抄吧,对他写得太好的话,只想做个句子的搬运工。
哭泣:一场平均或普遍的哭泣由面部的整体收缩和伴有眼泪、鼻涕的颤抖声构成,鼻涕将一直持续到最后,因为用力擤鼻子的时候,哭泣也就停止了。
唱歌:请您从打破家里的镜子、垂下手臂、目光飘忽地看向墙壁做起,请忘却自己。只唱一个音符,从身体里倾听。
爬楼梯:爬楼梯从抬起位于身体右下方的部分开始,这个部分几乎总是被皮革包裹,除特殊情况之外,台阶都能恰到好处地容纳它。
手表:当别人送你一块手表的时候,实则是送给你一座鲜花盛开的小小地狱、玫瑰的枷锁、无形的牢房。
抄着抄着,没忍住,手欠仿写几句。
美丽哭:当眼泪快要溢出眼眶时,让它在里面停留一秒,以充分滋润湖泊中每一寸干涸的土壤。然后,一滴,一滴,要流出水滴般的效果就得控制流速,湖泊里蓄满了才能放一滴出来。一字眉者可配合皱眉,其他眉形顺其自然为好。如此,便可哭出梨花带雨的效果。
扔垃圾:平时多练习投篮,当能准确投进两分球时可在两米外扔垃圾,能投进三分球时可在五米外扔垃圾。
睡觉:理想的场所是一个平面,如果没有,一个折叠面或一个曲面也行。身体表面积的五分之一至三分之一贴近平面。闭眼,可张嘴,可打鼾(不影响别人的话),可放屁(没人跟睡着的人计较),可小福度滚动,滚动福度过大会有坠跌危险。
《奇特职业》这几篇,是今天的开心果,我看着笑得停不下来。单就说最有趣的这篇吧,《葬礼上的举止》。
要说这招也真够损的,但是,用这招治狡诈虚伪效果估计不差。
文中的“我”生活在一个团结的大家族,这个家族如同蚂蚁,喜欢集体出动。最大的堂姐负责调查,如果死者的亲属在灵堂哭泣出于真诚的悲伤就放他们一马,如果只是没有眼泪的干嚎,装模作样的假哭,他们就集体出动。
他们分批或逐个来到死者家中,观察亲属们的表现。等全员到齐,死者亲属哭哭闹闹一天疲惫得差不多了,夜幕降临,他们的表演开始。小妹率先出场,大哭特哭,哭得上气不接下气。主家诧异,只得陪着一起哭。小妹哭晕后进房休息,姐姐们接着,随后是妈妈和姑姑,基本到这时亲属们已经陪不住了,一个个累倒睡去。但是蚂蚁家族做事有始有终,家族里的女人哭倒了,男人们接着上,堂兄堂弟,父亲叔伯。他们没有一个人假哭,全都哭得真心真意,眼泪和鼻涕齐流,悲伤与愐怀共舞。
死者的亲属并不真心悲痛,一直陪着演太辛苦了,他们干脆睡他们的大头觉,由着蚂蚁家族折腾。这一大家子于是代替主人主持葬礼事宜,来往宾客见他们如此悲伤,如此周到,不认识的把他们当成死者亲人,熟悉的邻居们也觉得他们做得比亲属更好。第二天死者下葬时,死者亲属挣扎着想要夺回主导权,却遭到所有人反对。人们拥簇着蚂蚁家族为死者送葬,连葬礼上的致辞,家族的男人们都会准备好。慷慨激昂,细数死者生前为人们所纪念的事,值得怀念感激的事。蚂蚁家族用这种身体力行的方式惩罚死者亲属们对待死者的虚伪和敷衍。
蚂蚁家族的做法在很多人看来多此一举,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但是我不这样看。
今天看到Maggie在文章中写着:干什么得有什么样儿,让人一眼就看出你是干什么的,这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儿,这是努力一辈子才能办成的事儿,这是值得骄傲的事儿。
这话说得真好。如果生命宝贵,那么人的出生和死亡,人一生的终点和起点,不是理应被慎重对待,被旁人敬畏的事儿吗?怎能因新生儿缺乏力量,因已逝去的人无法控诉就轻率对待,让人的生与死失去尊严呢?蚂蚁家族的行为看似荒诞,却是认真对待死者的行为,是让他们生命的最后一程保持庄严,不被活人像扔一块破抹布一样扔掉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