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读唐诺《阅读的故事》 -阅读进行时

——三读唐诺《阅读的故事》

想起来,能认识唐诺,还是魏小河牵的线。当年在图书馆无意中抽出魏小河的《独立日,用一间书房抵挡全世界》,忘记他是如何给读者写唐诺的介绍信,总之他对唐诺评价很高,是他喜欢的作家。

喜欢,实在是件很私人的事情。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就如同样散发臭味的食物,有人喜欢榴莲,有人喜欢臭豆腐,有人两样都喜欢,也有人一样都接受不了。我是完全受不了榴莲味儿的,去超市,远远看见榴莲都会绕道而行,对臭豆腐却喜欢得很,各种味道各种风格的都想尝一尝。

阅读,同样是私密之事。一本书,一种文字风格,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也强求不来。再好的名著,再人人称道的经典,真的读不下去时,冲着它的名气硬着头皮读也没有用,不如放过自己,去读自己喜欢的。毕竟自己的阅读体验最重要,喜欢的书才有可能带来触动。心有所感有所悟,能沉浸在书中忘了今夕何夕,忘了吃没吃饭,这样的阅读带来快乐和潜藏的影响。久而久之,人在阅读中会滋生某种变化,类似于化学反应,对这种转变自己或许还懵然未知。

唐诺的读者分为两类,喜欢他的和不喜欢他的,几乎没有中间地带。喜欢的喜欢得要命,不喜欢的恨不得把他赶出文坛。他看起来那么温和的一个人,说话慢吞吞,走路慢吞吞,写作也写得不快,每天坐咖啡馆如旁人上班,雷打不动天天写,头发胡子都写白了,写出来的书也就几本,何以给读者带来如此两极分化的感受呢?

我喜欢的歌手华晨宇曾在接受采访时说:“人们都想看到独特的东西,可当一个真正独特的东西出现在人们眼前时,他们的第一反应却经常是排斥、抗拒甚至打压。”因为独特的东西会令我们的感官不舒服,它打破了我们对常规事物的印象,人会本能地排斥这种熟悉崩塌的破碎感。

《阅读的故事》这本书,对我个人的阅读有很重要的意义。2016年至2017年读了不少与阅读,与书有关的书。《如何阅读一本书》、《阅读的至乐》、《读在大好时光》、《时间的果》、《与书偕隐》、《毛姆读书随笔》、《托尔斯泰与紫绒椅》……这个名单很长。最初找这些书来看是希望从别人的书评和阅读体验中发现更多好书,也希望学习好的读书方法。阅读既然是自己喜欢的事,那么我期待读得更多更好。前一个期望自然没被辜负,这样的书打开任何一本,就像一棵树展开层层枝桠,读完以后想不买买买都难,于是一本书便牵丝扯藤带出一串书。后一个期待似乎也没被辜负,今日的我若是觉得三年前的我幼稚,那怎么着今日的我也更成熟了一点,否则便看不出这幼稚。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热爱一件事呢?舍得花钱不能作为判断标准,对有钱人来说,花钱那就不是个事儿,如今大国崛起,中国的有钱人慢慢多了。比如一个有钱的男人把一个优秀的女人娶回家,以“我养你”的名义把她变为家庭主妇、全职妈妈,并不一定是因为爱她,也有可能是用钱打造一座金屋以此笼断她宝贵的自由、情感和自我实现的可能性。

时间才是所有人最宝贵的财产,时间又极具公平性,不出意外的话大家拥有的时间差不多。拼了命地保养能活到百岁也属罕见。一个人真心热爱一件事,一定舍得为之投入时间,就像一个人若真爱另一个人,一定愿意花时间陪伴。从这个角度看,唐诺是当之无愧的热爱读书的读者。从年轻到年老,他一直在读,一直未间断地在读,而写作,他是从四十岁才开始的。他也真能沉得住气,从二十岁到四十岁这二十年,只读不写他是如何做到的呢?是他觉得时机未到?是他觉得写不出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我是做不到这一点,读完一本书,但凡有点感悟心得,总是忍不住写几个字小小地嘚瑟一翻:看,我又读了一本不错的书呢!就当是自娱自乐,这种读和写的交替、融合,也是一件快乐的事且具有梳理自己思想的功能。

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先有写作,之后才有阅读,有人把好的东西写下来,旁人才有东西可读。先读后写是在写下来留存下来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发生的事,这个乾坤大挪移般的扭转怎样发生的,什么时候发生的,我们只能想象。这样的事情发生之后,人的童年和少年便不再是等待着长大,而是边学习边长大。待成年,可有机会把取得的知识再加工增值传递给他人。然而,写作需要的材料——文字,它的创造却依赖于阅读。祖先们读山,读河,读各种物体,各种行动的样子,依此创造出象形文字。最初的人怎样读,又怎样写,沉默的大自然如何启迪他们创造文字的灵感,这是我们今日通过想象也难以抵达的遥远地带。

这本书初读是2016年12月,一读惊艳,随后把它列入当年最喜欢的十本好书之一,2017年1月,用一周时间又把它细细精读了一遍,写下书评《你属于我热爱的那个世界》。此次重读,只读自己划线和做过标记的部分,但目光时常被未划线的那些句子吸引过去。真是要命!如同一个曾暗自喜欢的人,时隔经年,以为所有情愫都已随时间流逝,当他冷不丁出现在眼前,却还是猝不及防地心怦怦跳。

在当年读过的一系列与阅读,与书有关的书中,唐诺的这本对我影响最大。到如今还记得,初次读完后心里对“阅读”一事的认知被颠覆被刷新的那种震撼。多年以来,在语文课上养成的习惯似沉睡的魔咒,使我读书总想要一个结果,合上书时,老师的声音仿佛在耳边想起:“这位同学,你总结一下本文的中心思想。”

唐诺说:可能性,而不是答案,我个人坚信,这才是阅读所能带给我们真正的、最美好的礼物。这话一下子打破了我想在一本书中,在阅读时找答案找结果的单行道。如同思维导图的发散性,可能性,是可以向多个点多个面不同方向延伸的辽阔。从那时起,我觉得我的阅读已经有所不同了,它不再是从起点到终点直奔目的地的一条路,它有时如一张蛛网,有时又如一趟弯弯绕绕的旅程。

唐诺还教会我阅读时不要害怕困难,有时甚至要自讨苦吃地自己给自己找点困难。困难如游戏中的关卡,越过障碍,通过难关,总有某一方面技能会提升。这一点对于自己不爱读的书,极少涉猎的书,平日里总是绕道而行的书非常有效。若是放慢速度,这世上任何艰涩难懂的书都能阅读,但若一个小时才能读懂一页,几人能拿出这样的耐心去读呢。耐心,也已经是这世间罕见稀缺的品质。

阅读是一个动词,它总是在进行中,它不需要起点也不需要终点。虽然卡尔维诺一再告诫我们:乖乖地待在读者阵营中比较幸福(他自己也做不到)。但是凡爱读书的人,他迟早会憋不住,迟早会受不了美好文字的诱惑,迟早会提笔写点什么。唐诺把这样的书写说得无比美好:我在那个世界(阅读)得到太多了,总得还一点回去吧。

不如,让阅读像鸟一样飞,像河水一样流淌,像夏日早晚的朝霞和晚霞,明媚这火热炎夏的一段时光。

图片

附上2017年1月5日为这本书写的书评,三年多了,看看有什么变化没:

你属于我热爱的那个世界!——精读唐诺《阅读的故事》

花了一个多星期,仔仔细细把这本《阅读的故事》重读了一遍。再翻一翻,面对书中随处可见的划线,选取划线旁加了重点标示的段落句子摘抄,在本子上写了整整四页。这可真算得精读了,我一个字一个标点符号都没放过,且读得极慢,每次在触动我心的句子下划线后,又再把那几句话反复回味下,放到自己身上想一想。唐诺把阅读比作旅程,他给我带来的,无疑是一次路途遥远的,惬意的,同时也极易疲惫的跋山涉水之旅。读着读着,我常觉读得腰酸背痛,或者读着读着,就读饿了,得起身找一点食物补充能量才能继续读下去。

书籍若如食物也是一种养分的话,我不知读完这本书后我吸收到了怎样的营养。我只知,某些东西在我看来是有些不一样了,这不一样无法用概念性的语言提练出来,却混沌而切实地停在思维的某一个点上,我能感觉到它,甚至也能想像出它。至此,我才明了重读的魅力,有些书,读一遍是远远不够的,当我们一遍又一遍读它,那本书在我们眼里变得越来越不一样了。而作为读者的我,若书也有眼来注视我的话,它当发现,我每一次合上它之时,亦有所不同吧。

我是一个业余读者,这是不争的事实。唐诺说:“只读最顶尖的寥寥好书,是标准的业余性阅读的象征,是幼年期阅读社会的象征;开始往更广大的下一层书籍去,才是专业性阅读的建构。”我读经典,是因为这么多经典的书我还没有读过。我虽已活到中年,在阅读上却还是个少年。我的少年时代去哪儿了呢?我把它归功于环境的狭窄和经济的贫穷,在我记忆力的黄金时代,在我精力充沛熬一夜第二天还能精神抖擞的时代,身边能看到的书,除了琼瑶金庸古龙席娟的小说,就是薛仁贵薛丁山佂东佂西的老章回,这些还不是自家的书,得跑老远去借。那时农民家若有书就是高贵的农民了,可惜二三十年前农民都在温饱线上挣扎,高贵不起来。当然这一切也只能算借口,二十岁以后的大好时光呢?很长一段时间我大概是跌进现实的温床把阅读给遗忘了,直到我遇到困境,不停追问,才又想起来阅读这回事。

然而沉入书中,问题并不是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多了,但是问题的本质却在变化,从最显而易见的,问到心中隐藏得最深的,直问到怎样绕都绕不开的那个现实问题:你究竟想要怎样的人生?唐诺说:“问题比答案重要,问对问题答案自然就跑出来了,原因在于从问题到答案,就只是推理演绎一条坦坦大道而已,跑都跑不掉。”回想起过往那些零零散散,不成体系,随遇而安的阅读,或许确实我不是想要一个答案,我就是想让一本本的书领着我去追问生命的本质,让书指引我问对问题,问对我有效的问题。而其中的收获与成长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若非阅读,可能今时今日我仍是一个茫然无措的人,仍然不知如何活在当下追寻幸福,仍然充满焦虑充满野心却不知如何迈步。阅读,让我走进平静从容的生活,让我看到人世间的伤疤依然对人间充满信心,也让我走出“非此即彼”的怪圈,看到生命丰富多姿的可能性。如今,我确定:它是我未来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

“加西亚·马尔克斯和法国的密特朗是谈文学的好友,他曾亲自回忆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密特朗颁他荣誉骑士勋章时,演讲辞中的一句话:“你属于我热爱的那个世界。”是,我们珍爱加亚西·马尔克斯,因为他属于我们热爱却一直无从让它在现实存在的世界,那个世界,至今只存留在我们读者的世界里。”

而唐诺,你,也属于我热爱的那个世界!

小草在长呢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三读唐诺《阅读的故事》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