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美)罗洛·梅《人的自我寻求》 -自由、责任、勇气、爱以及内心完整

——读(美)罗洛·梅《人的自我寻求》

这是一本非常经典的心理学书籍,与朋友们一起花了半个月读完这本书,学到很多,感悟很多。书上画了不少线,空白处也标记不少,可以肯定会再回到书中来。读心理学,能更好地了解自己。书中信息量太大,初读,就自己感悟最多的梳理一下阅读的收获。

自由

目录前页,尼采的这句话抓住了我:你对自己不健康的爱将会让孤独成为你的牢狱。
自由是每个人都向往的,通往自由之路或许都不一样,这条路上的障碍却是相似的。人在何时会感到不自由呢?一定是心被太多东西缚住的时候。因空虚、焦虑、厌烦、绝望,最终导致抑郁症的人越来越多。这是个焦虑的时代。孩子为学习焦虑,成人为工作爱情和金钱焦虑,老人为健康焦虑。
除了焦虑,孤独感也是我们害怕的,自由路上的拦路虎之一。与焦虑和空虚不同,孤独有它好的一面。书上提到孤独的积极价值,这个深有体会。人认识自己,内观自己,反省自己,与自己对话,一定是在孤独的时候,独自一人的时候。如果因为害怕孤独,每时每刻把自己置于喧嚣之中,时时渴望被邀请,总是希望有人陪在身边,反而容易迷失自我。当我们学会与孤独相处,会渐渐发现,独自一人,也能拥有繁星满天的感觉。对我而言,每天的独处时间非常重要。若是一天中连两个小时的独处时间都没有,我会感到窒息。就像空气中多了一倍的二氧化碳,我会像渴望氧气一样渴望回到一个人的安静中去。
人的自我意识越强大,越能够战胜空虚和焦虑。自我意识,虽然有出自本能的先天的那部分,比如两三岁的孩子就有“我”的概念。但强大的自我意识是后天学得的。这需要勇气,也需要对自己的生命完全负责任的态度。

责任

在人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我们不懂得责任是什么。听过,从父母老师那里,从长辈或朋友那里,听过但没有体会。因为在人真正长大对自己负责之前,我们的成长期几乎都是由父母对我们负责的。读什么样的学校,学习什么技能,或许青少年会参与到选择中去,却只有极少数人真正在内心笃定:我学习是因为我真的热爱,我需要它,我要为自己的人生做好准备。能有这种自我意识的少年,要么心智成熟得特别早,要么拥有一个不幸的童年。没有幸福稳定的家庭让他高枕无忧,有些长大后才会面临的问题便提前逼到他眼前:既然童年不幸福,长大后我要一个怎样的人生?
人类从依赖、偏见与不成熟走向独立、智慧、成熟的人生历程是如此困难。成熟的人会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无论面对的是顺境逆境,挫折或痛苦,他不会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或客观原因上。本质上,每个人的人生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那是放弃了对生命的主权,把选择权交到别人手中的一种选择。
现实中发现非常有意思的一点,成为父母的人心态会发生非常大的转变。看到身边很多父母,他们有了孩子以后,责任心会发生很大转移。确实,是父母把孩子带到这个世上来的,为人父母者要对自己的孩子负责。可是,也要对自己负责呀!成为完整的自己,不把对生活的期望,对人生的期待投射到孩子身上,才能做更好的父母吧。

勇气

这是全书中我最喜欢的一章,很多内容引起共鸣。提起勇气,想起的大多是悲壮的事情,像关公过五关斩六将,虽千万人吾往矣。可是和平年代,没那么多悲壮的事发生。
“我不怕千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五月天唱。勇气,向内是发现自我认识自我的力量,向外是发现世界的真相后理智地与世界和平相处的能力。
面临未知,不知一件事能不能做好,不知选择的方向是对还是错,不知一段关系如何维系下去。人一生的时间有限,以有限的时间去对抗无限的未知,路好像长到没有尽头,人又如一只小蚂蚁,在这漫长的旅途中我们注定只能走一段。即使这样,仍然要去行动,去爱,去思考,去创造,这就是勇气。无须奋不顾身,只是坚定地朝着生命深处推进,就是勇气。

这是个无比温暖的字,却被人用滥了。
人从爱中来,自然界中万事万物也是,必是先有两两相爱,然后创造出新生命。
爱是多么美好的情感,它同时也衍生出那么多的副产品。感激,欲望,占有,牺牲……亲人之间因血缘纽带本能地滋生爱意,却也容易陷入相爱相杀的局面。
斯宾诺莎说,真正爱上帝的人不会期待上帝也爱他作为回报。是的,真正的爱是给予的,是自由的,爱本身就是报偿,不需要其他的。若是在爱中索求过度,那种感情可能只是爱的替代品,不是爱。
“我们接受到的爱,并不与我们的要求、牺牲或需要成正比,而是与我们自己爱的能力成正比。”爱的能力,首先要有爱自己的能力,能爱己者方能爱人。自私或自恋是对自己畸形的爱,足够认识自己的人不会掉入这样的坑。

一个人若是具备活得自由的能力;为自己的人生负一切责任的能力;发现自我,追寻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勇气;还有爱的能力,那他会是内心完整的人。

小草在长呢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读(美)罗洛·梅《人的自我寻求》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