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坐在他的课堂上——读毕飞宇《小说课》

前几天读了毕飞宇的《写满字的空间》,感觉特别好。那本书从他的童年、少年写到他的创作生涯,真挚、朴实,充满情感,是一个年过半百的作家对自己前半生的回望,或许还有反省,是他写给自己的书。

这本书不同,序言中开宗明义地介绍了这本书旨在建构生动有趣的全民阅读。从生动有趣的层面来说,这本书确实够资格。毕飞宇不仅把小说的内容、形式、结构、语言分析得细致入微,他自己的语言也极幽默,让人在阅读时完全忘了时间的流逝。

《小说课》一共有八堂课,分析了九部小说,其中第二堂课——“走”与“走”分析了《水浒传》中的林冲和《红楼梦》中的王熙凤。这些课程是毕飞宇在南京大学开设的读书系列讲座,可惜我不能坐在课堂上亲耳聆听,又何其荣幸买到了这本书,看书时仿佛我就坐在他的课堂,书上的句子从他嘴里河水般流出来。

林冲的冷静和怂,草料场的风和雪在其中的作用,他一再被权势欺凌却未想造反只想安分守己的性格,在施耐庵的笔下入木三分。精彩处草料场的那一段,他的每一个动作,得知真相后杀了阴谋害他的人,出门后走的方向。每一个动作竟然都暗藏玄机,非如此不足以与他的性格相配。

刘姥姥为什么要进贾府?在我们看来她进贾府是为了攀富贵,改善生活困境。在毕飞宇的解读下,曹雪芹安排她第六回初进贾府是为了借她的眼写荣国府的气派。细想一下,确实从她的观察角度来写是最合适的。一来她是外人,对荣国府不熟悉,客观视角;二来她是穷人,对贵族府邸心怀仰慕,是仰望视角,在她眼中的荣国府就越发气派恢宏。书中却没有写过多的豪华摆设,只写她好不容易找到介绍人,又好不容易见到凤姐,且进出都是走的后门。

刘姥姥二进贾府是贾家正得意的时候,通过一道菜——茄子的特写,贾家的奢侈生活可见一斑。这次她进了大观园,惊叹于园子里的亭台楼阁,雕梁画栋,还被林妹妹取笑为“母大虫”。末了带走一车东西,一些银子,这对贾府九牛一毛都算不上,却能支撑一户农家过上小康生活。

刘姥姥三进贾府时贾家败落了,惜春出家,巧姐被卖,家中爷们蹲牢房,凤姐病得奄奄一息,她临危受命救巧姐。这样一看,刘姥姥是《红楼梦》中极重要的人,是贾家兴衰的见证人。这个人如果不是刘姥姥换成别人会怎样呢?比如林妹妹,但同样身为贵族小姐的林妹妹对贾家的贵族气派未必有刘姥姥看得这么惊心动魄,那些亭台楼阁杯盘碗盏对她是极寻常之物。所以刘姥姥是最合适的旁观者,也是唯一的见证人。

从昨天到今天,一共听了六堂课,还有两堂课只有稍后再听了。第二堂课就是上面几个段落的总结:林冲的“走”和王熙凤的“走”,后者的走我没搬过来,那是个浩大的工程,若是顺着他的思路往下细细分析,几天几夜也说不完。刘姥姥他只在书中提了几笔,随即引发我上面一大段的思考。

图片

这本书刚一翻开,扉页上几行密密麻麻的小字就击中了我。特别是这两句——

小说是公器。阅读小说和研究小说从来就不是为了印证作者,相反,好作品的价值在激励想象,在激励认知。仅仅从这个意义上说,杰出的文本是大于作家的。读者的阅读超越了作家,是读者的福,更是作者的福。只有少数的读者和更加少数的作者可以享受这样的福。

读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我还压根就没学会看小说。虽然我看的小说不少——因为热爱。当然这里所指的小说是文学意义上的小说,而不是武侠、言情之类的类型小说,或说通俗小说。拿看故事会的心态去看类型小说是可以的,类型小说说白了就是一个情节更丰富的大故事,但若拿看故事会的心态去看《红楼梦》和《水浒传》,看蒲松龄的《促织》,看莫泊桑的《项链》,看奈保尔的《布莱克·沃滋沃斯》,看鲁迅的《故乡》,看海明威的《杀手》,看汪曾祺的《受戒》,那看了和没看不会有太大不同。

我们时常有个误会,误以为好小说是作者灵感突至,福至心灵,下笔如流水完全不需要思考写下来的。于是我们也就或正襟危坐或东倒西歪,拿起书来就看,甚至跳过封面封底前言序言目录后记,直接看故事,看完合上书——完成了,这本书我“看过了”。看过了有什么用?记得住的有多少,总结了吗,思考了吗,做笔记了吗?把脑子里杂草丛生的感受理清了吗。

用眼睛看的那一遍只能叫“浏览”,看完后用笔、用脑、用心再次回顾的一遍才能叫“看”,若还能推广出去,把作者的写作意图,弦外之音,言外之意给看出来,才能叫“读”。

封面需要看吗?封面可有什么看头呢?当然要看。就如看一个人,如果不看他的脸,怎知他长什么样子,又怎知她今日有没有化妆,眼角有没有藏着眼屎,牙缝里有没有上顿饭残留的菜叶子,他或她,表情是喜悦悲伤或冷漠淡然。书的封面就如人的脸,看一眼便知书的整体气质、格调、冷暖。书的目录像人体的骨架,想知道一本书大概写了什么,细细看一遍目录就行。至于序言、前言和后记,那就太重要了,如果是作者自己写的,相当于自我介绍,写作意识介绍或是写作后的总结,如果是译者写的,基本可以读到一篇关于作者的小论文,如果是出版社编辑写的,那绝对是顶级文案。

书是一个整体,它的每一部分,它的颜色、气味、在我们脑子里发出的声音;它的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副词;它的人称,它封面的图案,正文中的插图;它的小标题,它选择停顿和分隔的段落。所有一切都是作者和出版人员智慧的结晶。在一本书中绝不会出现与正文毫不相干的信息。所以有人根据封面选书——过于艳俗的封面书不会好看到哪里去,就如我们根据外表看人。

我之所以看这本书,因为我想学会阅读,不是浮于浅表的阅读,而是能够深入文本的阅读。我觉得我过去的阅读都读得太浅了,完全是在看热闹,读得一知半解,那些作者按到文字之下没写出来或故意隐藏的东西,我一句都没读出来。我不仅想学会阅读,还想学着写作,因为对写作,我有对阅读同等的热爱,况且读与写就如孪生姐妹是分不开的不是吗?

怎么学呢?毕老师的教导如下:

什么叫学习写作?说到底,就是学习阅读。你读明白了,你自然就写出来了。阅读的能力越强,写作的能力就越强。所以我说,阅读是需要才华的,阅读的才华就是写作的才华。人家的小说好在哪里你都看不出来,你自己反而能把小说写好,这个是说不通的。阅读为什么重要?它可以帮助你建立起“好小说”的标准,尤其在你年轻的时候。从这个意义上说,好作家不是大学教授培养起来的,是由好的中学语文老师培养起来的。我可以武断地说,每一个好作家的背后最起码有一个杰出的中学语文老师。好老师可以呈现这种好,好学生可以领悟这种好。

突然想起,中学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读泰戈尔的诗。感谢那种美好!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我想坐在他的课堂上——读毕飞宇《小说课》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