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断续续看了好久,今天终于把它看完。从书中抬起头的瞬间,窗外下起久违的雨。夏天的甘霖,于阅读的快乐中又增加了一重快乐。
这本书的副标题是:二十世纪最令人快乐的书。作者约翰·凯里曾是《星期日泰晤士报》的首席书评人,本书算是他开出的一份快乐书单,由于重点在阅读的快乐,他选书时刻意避开了深刻却难读的作品,也避开了太过有名的作品。五十本书中,我听说过知其存在的只有九本,而看过的只有可怜的三本,分别是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威廉·戈尔丁的《继承人》(我看的翻译为《继承者》)和萨特的《词语》(根据介绍这应该是《文字生涯》没错)。
这本书给我的直接影响是——购物车中增加了二十多本待买的新书,之所以是二十多不是四十多,因为很多书找遍网上书店也买不到。我看着那些陌生的书名和不知在哪本书中有过一面之缘的作者,深感自己的渺小。这世上还有多少好书藏在我不知道和未曾到达的地方?不要觉得我很沮丧,没有!看清这一点反而令我感到幸福和欣慰。
如果世界上只有这五十本书,又该多无趣。我们读完后只能一遍又一遍地重读,彼此之间的话题也只能围着这五十本打转。正因世间的书多得我们即使长命百岁不吃不睡也读不完,所以才有了选择的乐趣,也永不缺乏向书海的陌生之地探索的乐趣。
看完这本书也令我对写书评有了新认识,我把自己批得体无完肤。约翰·凯里这才叫写书评嘛,我写的那叫啥?他每篇文章不足两千字,却把一本书的特点、乐趣介绍得清楚明白,同时,他的好文笔也令读这本书的读者沉浸在阅读的快乐之中。一直以为,成功的书评标志是——看了书评的人迫不及待想找书来看。能引发读者对所介绍的书的兴趣,这才是书评最大的功效。
我们时常担心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下,在娱乐的冲击下,阅读会渐渐变得式微。这一点,凯里倒并不担心。他明智地预感到,大多数人在二十一世纪避之不及的一样东西,就是人群。当每个人都只有立锥之地时,独处变成了一种奢侈。而阅读让人拥有一个内心的空间,这个空间虽广阔无边,却难为徘徊迷惘的大众所拥有。在人挤人的世界里,可把阅读视为静心明智的救生索。
凯里对阅读信心满满。我们或许确实悲观了些,相比古代,相比过去,读者不知翻了多少倍。义务教育的普及为广泛阅读提供了土壤,经过义务教育的人,对文字有了初步认识和理解的人,只要他想读书,这世上大多数书他是可以读懂的。那么问题只剩下:他想不想读。让一个人爱上阅读,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向他推荐一些快乐的书,让他领略阅读的至乐,让他的心在快乐的书中陶醉。
本书经典摘抄:
阅读所要求的想象力,同个人判断力以及与其他人共鸣的能力有着心理学上的联系。没有了阅读,这些能力就会衰退。
读者就像钢琴家一样,所做的是一件极具创造性的工作。
放下书本,打开电视,轻松的感觉随之而来。这是因为你大部分的思维已经停止了工作。电视影像的光束直射入你的大脑,你被动接受,并不需要输出什么。
与读者占大多数的国家相比较,电视观众占大多数的国家基本上是不用大脑的,我们的国家(英国)在二十世纪下半叶从前者变成了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