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谷爱凌型焦虑」

最近被谷爱凌刷屏了,打开各大app基本都是她的推送,她的爆红很容易理解,每个标签组成了究极爆款IP:中美混血、颜值高形态美、斯坦福学霸、滑雪奥运金牌选手、拥有土豪并善解人意的母亲、自信阳光积极的三观、还有深厚的家族底蕴和来自万千粉丝的喜爱仰慕。

这仅仅是个19岁的少年,很难不聚焦无数的闪光灯,也很难不让一部分人有焦虑情绪。国内疯狂鸡娃孩子的爸爸妈妈们崩溃了,因为就算逼孩子卷到清北,距离谷爱凌好像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身为有上进心的普通人,也一定体会过羡慕某个人,会出现怎么追赶也赶不上那种焦虑感,我借着热点把它称为“谷爱凌型焦虑”。

焦虑和羡慕很容易转化为“嫉妒”,这感觉可真不好受,我找过些心理学的书籍,发现几乎没有心理学教材是教我们有如何应对“嫉妒”的。任何人都会出现的情绪,可是很少人关注如何处理“嫉妒”。

首先,看它积极的一面,巴菲特说贪婪并不是推动人类前进的动力,嫉妒才是。

嫉妒的本质应该是是因别人的优越而折射出自己的缺陷所引起的愤怒情绪,所以只要有人类存在,就肯定会有嫉妒存在,因为不同的人肯定是千差万别的,必然存在长处和短处。别人得到的,自己也想得到,所以就努力追赶和创造,于是世界就就像巴菲特说的被推动向前进了。

经济学告诉我们“竞争”是个中性词,如A商家和B商家不断竞争,对A和B来说可能是一件坏事,但从客观的角度看,两个商家的竞争会让消费者收益,因为正是他们的竞争创造了更多的社会价值,而不是一家独大停滞不前,就像耐克和阿迪达斯,麦当劳和肯德基,苹果和华为。两个员工之间的竞争当然也不是坏事,在第三方的角度上来说,公司和社会的整体效益增加了。

我觉得盲目崇拜或嫉妒别人通常是因为晕轮效应(Halo Effect),晕轮效应是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首先根据初步印象,然后再从这个印象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特质。一个人如果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并被赋予一切都好的品质;反之亦然,认为一个坏的人一切坏品质都在他身上。我们注意避免晕轮效应的影响,不能因为一个帅或者美,就潜意识认为ta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举个例子,吴某凡出道就凭帅气的外表惊艳了众粉丝,仿佛他具有全部的优点,但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专注自己的节奏,不要过度关注外界其他人的生活,因为不断向外张望会导致不断拿别人来对比自身,会有源源不断的痛苦。就算你是谷爱凌,不断对比和关注别人,必然会有数不清的烦恼追随着你。专注回自己,想想今天晚餐吃什么,今天的工作如何更进一步,今天新学些什么知识,比和假想敌对比有用1000倍了。

整个网络大V都在教人如何变得更成功和赚钱,其实大多数都在诱导你卖他的课割你韭菜而已,很少大v或者自媒体教人如何变得快乐。快乐应该是找到热爱做的事情,并尽可能花时间投入和它共处,和它对话,让自己变得平和和幸福。而不是一味去追求外在更大的终点,通过毕生辛苦终于实现了那个虚妄的终点,和每天沉浸在热爱事物里的快乐幸福相比,哪个更重要呢?

当你找到热爱的事时,你已经赢了,因为你突破了外界的评价,你只是在尽情享受。谷爱凌身上我觉得很动人的一点是她沉浸在自己的热爱里,为了热爱不断突破极限。

记住这句话:不要焦虑,每天尽可能做热爱的事情,优秀的人是用来学习的,标杆是用来打破的。

谢谢阅读—————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聊聊「谷爱凌型焦虑」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