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爆炸的时代还要不要读书
——读《白说》有感
白岩松,一副简单的黑框眼镜,干练的短发,总是穿着衬衫出场。每当提到他我脑海里就会浮现出这样一个形象。在我的印象里,他是一个非常睿智的人,是一个极其会说话的人。他的“会说话”可不是油嘴滑舌,溜须拍马的功夫,而是一种有感染力,引人入胜的表达。他并不是一位学术大师之类的人物,你要说他有什么成就,大概就是焦点访谈和东方之子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新闻节目吧。他是一个新闻人,并且他的影响力巨大,有许多的年轻人都对他持有一种非常尊敬和信服的态度,每当网络上有“白岩松说……”之类的话,就会有人疯狂转载。我们之所以推崇他,既因为他有才,也因为他有德。
在《白说》这本书的封面,有一句话是这样的:“我没开微博,也没用微信,只能确定这本书里的话,是我说的”。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白岩松白老师没有接受我们每天相处的微博与微信,这是一种守成,不进步的表现么?在我看来,并不是。舆论是一趟浑水,随时可能被别有用心之人带偏方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微博等平台俨然成了战场,各种撕逼现场,评论中也皆是是非不分,满口胡说之人。网络暴力层出不穷,尤其是作为明星的艺人们,这些自媒体的发展越来越向着一个奇特的道路前进,由于恶意造谣,编织新闻等现象的出现,自媒体丧失了他本该有的功能。网络世界中,人们可以了解到包罗万象的信息,然而普通群众很多缺少辨别是非的能力,易被人所引导,真假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除了网络世界真假难辨的信息外,还有外来文化的渗入,当然我们不反对吸收外来文化,但取精去糟是必要的。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早已在青年人群中有所显现。而传统媒体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新闻内容的真实性,但有多少年轻人愿意放下正在刷的微博和朋友圈,去正正经经的听半个小时新闻呢?传统媒体的不受待见,也是白岩松多次思考,想要解决的一个问题。狄更斯有一句名言“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有些东西我们所知尚浅,就不要妄加评论。有些东西真假难辨,就要保持理性看清状况再发言。网络时代改变了生活方式,也改变了我们了解世界的方式。时代潮流是不可逆的,我们不能因为自媒体的某些弊端就否定它,而是在其合理的基础上加以改造。而这,需要很多代人的努力。白岩松是这样说的:“身处这样一个快速变革的传媒时代,如何处理自己与传媒之间的关系,面对纷繁复杂的资讯,如何拥有独立思考和独立见解,变得越来越重要。既不能彻底隔绝,也不能沉浸于此。不仅要选择什么样的资讯,还要选择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他”。
这本书并不是白岩松伏在案上写出来的,而是他许多次在外演讲的讲述整理下来的,并且每节后面都有他自己的读后感,有些是他在十几年后再读写下的感想,他自己也颇有感慨,对比当年与如今,沧海桑田,世殊时异,若是未来我们翻出数十载前写的文字,一定也有颇多感触。评论自己写的东西,也是一件极有意趣的事。在书中,白岩松的许多预言好似都准了,也有些他现在觉得要改正了的。站在我们的时代的角度来看,这本书可以让我们领悟到许多,关于青春,关于读书,关于我们每个人生活的这样的等等我们渴望了解的东西。
这本书有这么几个大标题,分别是“岁月——活着不是非赢即输”“价值——得失不是非有即无”“沟通——世界不是非黑即白”“态度——进退不是非取即舍”“时代——真相不是非此即彼”,这其中既包括对新闻行业的再认识与思考,也有白老师给青年学生的人生建议,还有的是对国家未来发展变化的分析。作为一名新闻人,他亲眼见证了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风风雨雨,采访过战斗在改革一线的基层干部也与掌控全局的领导人进行过亲切交谈。但他也是一名老师,不知有多少人了解东西联大。东西联大是白岩松的“新闻私塾”,已经招了三届共三十多个学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4个学校的学生聚在一处,每月一课。除此之外,他经常去各地大学参加讲座,书中就有许多内容来源于他在各个大学的演讲。即是说,他不仅是一个新闻人,更是一个有学识与智慧的老师。
在第一章里,有一篇文章–做点无用的事。这篇文章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们想放下却又离不开的手机,白岩松这样评价“手机阻止了无聊,也阻止了无聊所能够带来的好处”。就我自身的体验而言,有时候真的感觉网络世界太容易让人烦躁了,想要逃开,但还是忍不住这里刷一刷,那里看一看,时间也就这样溜走了。我们没有时间停下来,去思考,去做一些“无用”的事。文章开始,援引了普京送的手机和法国人的度假两件事情,对照着比较出了国人在做“无用”之事方面的欠缺。普京在2014APEC会议上,送给了总书记一部手机,这部手机中国做不了。并不是因为多高的科技,而是因为这部手机有两个屏幕,一个很普通,另一个跟kindle一样,电子墨屏幕,是专门用来阅读的。为什么说中国做不了?俄罗斯的人均阅读量在世界上排名是很靠前的,只有热爱阅读的民族才会有这种想法,如果让我们来做,一定只是为了更加便利,更加色彩斑斓,而不是为了阅读。再来谈一谈法国人的度假,提到法国,我们就会想到浪漫这个词,法国人的确是浪漫且富有情趣的,世界范围内,如果论创造了,法国是最好之一,那这种创造力从何而来?法国人认为,法国人之所以有创造力,跟夏天的休假紧密相关。每年,有这样一个月去一个安静的地方,给自己发呆的时间,回到自己内心,让自己更了解内心。法国人有这种心态,就是宁可少挣点钱,也一定要休息。所以当白岩松8月份去巴黎旅游时,发现巴黎人民把整个城市留给了来旅游的中国人民。关于法国人对度假的态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位高级官员曾说过,中国人往往觉得法国人太懒,一到夏天钱都不挣全跑了,都去度假。但是法国人是怎么去面对、思考、解读这一个月呢?正如上文提到的。所以诺贝尔文学奖中有多少获奖者是法国人,法国电影在国际舞台上又留下的是什么形象呢?
无用与有用相对,那在如今的大部分中国人眼里,什么是有用的呢——与升官有关的,与发财有关的,与出名有关的,都算是有用。有许多人问白岩松,“老师,我该怎么办?”“应该怎么选择?”“你直接给我一个答案?”现在的学子提问题,都有指向性和目的性,功利性极强。想要走最短的捷径,想着一步登天,平步青云,想尽一切办法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更多的东西。可这世界上没有立刻见效的药,非要说有的话,那是毒药,你吃不吃?很多年轻人听不了慢道理,觉得那是无用。大学里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参加各种活动,争取各种奖项,考证书,为以后找工作铺路,有的人却在做自己喜欢的事,参加社团和各种活动。有人每天泡在图书馆里读书来充盈自己,我们不去评论对错,但在当今的中国大学生中,真正做些“无用之事”的人越来越少。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学生向他抱怨被调剂到了汉语言文学专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文系,他认为这个专业是没有用的,是啊,金融财经类的专业总是十分热门。随后,白岩松自述了他对汉字的喜爱。可能许多爱读书的文艺青年和我这样的伪文青都会有这种感觉,平淡无奇的几个字,结合在一起怎么会那么美,那么令人动容?舒婷路过神女峰,写下了“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海子写过“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诗歌中有我们最凝练的情感。这些我们很熟悉的字排列组合起来便诞生了“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意境,而且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标志。诗歌中就存在这些看似无用、但每天都在重新生长的中文的无限可能。
在现实的社会里,我们总是在忙,甚至假期也成了弯道加速,超越别人的好时机。这样想,是不是太劳碌了呢,一直以来为了名和利在争,在拼。最后得到了足以让别人羡慕的东西,自己的内心却得不到满足。如果问一个人,赚钱赚到多少才够,官要做到多大才算大?人是有欲望的,如果一个人曾说过,我赚到一千万我就收手,养老,安逸的过日子,但当他真正拥有这一切的时候呢,他会渴望五千万,五个亿。也许说的俗了,也许说的绝对了,但欲望就是洪水猛兽,人的攀比之心是在骨子里的,所以真正的淡然很少有人做到,那做到这些的人必然会受到我们的尊重,就像钱钟书和杨绛先生一样,真正的学者。
一本书里面的内容太多太多,书中字数是有限的,但我们对文字的思考是无限的。文字无用,它是陈列于纸上的铅墨;文字有用,它是启迪人智慧的宝藏。
文案:张浩东
排版:金诗琪
责编:王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