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的故事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昔日风情历历在目,熟悉的东风又轻轻吹来,

可是,

清亮的月光下,却是满目不堪的故国之殇。

几多愁
文/紫晴

来源/森林21天共读

编辑/小森林

虞美人
作者: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作者简介:
李煜,字重光,初名从嘉。是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生于南唐烈祖升元年(937),卒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时年四十二岁。

大小周后是姐妹,大周后(周娥皇)病亡,小周后被立后,侍奉李煜。只是好景不长,国陷宋,妻受辱于宋太宗,阶下囚的李煜却无能为力。
丧国辱妻,这种沉痛令李煜难以承受,只好把所有心绪付诸笔端,是为血泪之作,引起历代诗词爱好者的共鸣。

十六年的春花秋月,像一场半梦半醒之间的春梦。想想最初,正值青春年华,遇上才貌双全,精通翰墨韵律多才多艺的你。从此过上风花雪月,你拔曲我填词的缱绻生活。只是这样的日子只过了十年,而十年生死两茫茫。
或许缘分有后继,婚姻得契缘。大小周后成佳侣。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牢中望月,或许这句话正注定当前结局。
性情柔弱,喜花前月下,流连锦地红闱,岂是我强国富民之由?其实无专横权力之欲,何谈治国之心?大概兄长李弘冀最是适合之人。偏又天意捉弄,难违父之命。兄长消命,往后余年,天翻地覆。
贤士无心立国,只读圣贤书。风流生活和争权夺利哪个更好?或者哪个更适合?当时义无反顾,终成后悔莫及。却也不知,是命运注定还是注定天命,最终开始欺辱过活。
苟且偷安换来委曲求全,可是委曲从来不能够求全。“宋对南唐下诏可以直呼其名李煜。”国体可辱,一忍再忍。
最可恨之事,面对宋太祖的步步进逼,户部侍郎李平,内史舍人潘佑力荐武攻,未听劝谏,反而下狱,并致其亡于牢中。
宋太祖明了李煜软弱可欺,拿下轻而易举。但并非干脆利落,而是缓慢折磨。那些苟延残喘的日子终归梦醒。
只是,残梦醒来更是噩梦。
国体可辱,是保苟延残喘,而女人被辱,则更觉难受屈辱。
四十岁人至中年,或谓一生之精华。只可怜,前生畏缩铺垫,后生落拓无边。
经历春花之美,江湖浩荡,国殇民哀;尝尽屈辱悔恨,后升反抗之勇反遭毒杀。
繁华落尽,一地荒凉。
昔日风情历历在目,熟悉的东风又轻轻吹来,可是,清亮的月光下,却是满目不堪的故国之殇。
雕栏玉砌不顾风雨飘摇,似立志永存,竭力维持原貌,只可惜,曾伫立之人,早已鬓发染霜。
满腔愤慨和忧伤,诉诸词韵;回忆前生,才知那些血泪之行,只能寄托于此。
而那些漫漫如许的愁绪,恰似那春水东流而去,逍逝无迹。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李煜的故事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