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在北京,我无意间接触了一档叫《罗辑思维》的节目。当初非常激动,因为这档节目有趣、有料。那个时候,网上急缺输出优质内容的视频,罗老师一枝独秀,把知识讲得幽默风趣、深入浅出。每周的周五8点,我都会放下一切事情,沉浸式地收看《罗辑思维》。
这档节目有一种神奇的治愈作用,就跟生病了吃药一样。它治愈了我想逃离北京的想法,治愈了我躺平的惰性,治愈了我停止奋斗的念头。
里面的内容,大部分我都忘记了。但是我的视野被《罗辑思维》打开了,凡是它推荐的书,我都无脑下单。一边追节目,一边追节目背后的书单。后来,罗老师敏锐地捕捉到了移动互联网的机会,从PC电脑端转折个人手机端。罗辑思维停更,我还伤心了很久。《罗辑思维》就跟一个陪伴多年的朋友一样,朋友的突然离开,让我郁闷了很久。因为对于罗辑思维的感情,我追随罗老师来到了《得到》。后来又听说罗老师要做跨年演讲,要做时间的朋友,我又非常开心。每年跨年演讲,我都会准时收看。
在北京多年,回忆下来,最开心、最甜美的跨年时光,好像都跟罗老师《时间的朋友》有关。我还记得第一年跨年演讲,罗老师演讲完毕,得到全体员工合唱《花开在眼前》。我一边听,一边哭。
花开在眼前
已经开了很多很多遍
每次我总是泪流满面
像一个不解风情的少年
罗老师的跨年演讲,不知道怎么回事,有一种神奇的魔力。事后回忆起来,我感觉罗老师精心打造了一个抚慰人心的童话世界,有点像金庸笔下的武侠世界。罗老师的声音,罗老师的PPT,再配上现场的音乐,给人的感觉非常有力量,未来非常美好。只要我们愿意做时间的朋友,花开就在眼前。
随着阅历的丰富,我当然知道“只要做时间的朋友,花开就在眼前‘这句话是有问题的。但是,我依然相信这句话,做时间的朋友,花开就在眼前。因为这句话表达了70后80后心声。对于很多70后80后来说,他们活在一个非常幸运的时代。只要我们努力,好好学习,考上985,命运就会因此改变。只要我们愿意做时间的朋友,在一个领域沉淀下来,花开在眼前是大概率的事件。
这套成功逻辑,对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我坚信,我也会是那个花开在眼前的人。因为相信相信的力量,我一直没有放弃学习,放弃努力,放弃追赶梦想。我感觉罗老师的节目,是给我们这些永不言弃追梦者的赞歌。他是一个特别优秀的啦啦队队长,每当我懈怠的时候,他都告诉我坚持一会,每当我想放弃的时候,他都告诉我前方有梅林,每当我孤独的时候,他都说“有我陪着你”
因为80后无比相信,“做时间的朋友,花开在眼前”。罗老师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点,然后把它大声地喊出来,高歌花开在眼前,唱响做时间的朋友。在奋斗的路上,我们的努力被罗老师看见了,我们的坚持被罗老师看见了,我们咬紧牙关的姿势被罗老师记录了。我想,这或许是我泪流满面的核心原因。
经历了2021年的沧海桑田之后,我依然坚信“做时间的朋友,花开在眼前”。但是我要修正这个上面这个想法。我们要做一个一个非常优秀的机会主义者,我们要做机会主义的朋友。
“做机会的朋友,花开在眼前”
在目前相对恒定的社会里面,很多好的机会稍纵即逝,很快就被交易掉了。人际关系越来越重要,有的时候甚至起了决定性作用。做时间的朋友,赢面越来越小,越来越难以翻身;在相对静态的社会里面,屋子里坐满了人,通过才华挤进去,是一件越来越难的事情;在低速的发展的社会里,机会越来越少,抓住机会,做机会的朋友,才真正决定了一个人是否有可能逆袭命运?
我们必须足够勇敢,足够“无耻”,足够从容,才能抓住命运垂青的机会,穿越荆棘丛生的峡谷。用冯唐的话,我们必须做到“不害怕,不着急,不要脸”。
做机会的朋友,花开在眼前;做机会的朋友,岁月才能静好;做机会的朋友,命运才能逆袭。